四百年前的石涛是其所处时代画界的叛逆者和创新者,四百年后的吴冠中也一直是自己所处时代环境中的叛逆者和创新者。50年代回国后,他在艰难处境下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和信念,坚持中西艺术的融合,追求在现代油画中表现中国审美、在传统水墨中注入西方现代形式观念的实践;改革开放以后,针对现实中存在的诸多艺术问题,他又屡屡大胆疾呼,坦率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中国艺术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做出了非常有益的推动。这些一次次在旁人看来的离经叛道,其实是画家受自我内心最自然真实的艺术信念驱动的表现,就如同苦瓜和尚石涛在他那个时代的所作所为,这也应是吴冠中释读完《石涛画语录》之后感觉“相知恨晚”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说吴冠中对画语录的读解,曾中断过半个世纪。而在实际的创作中,石涛的艺术对于他的影响却可说是始终的。尤其在水彩和油画方面,他明确表示吸收过石涛的营养:“他(石涛)爱用湿墨,我最初喜欢他的画,也许由于接近水彩,后来我反过来在水彩中引进他的水墨,更后来,在油画中吸取他的意境,由于他的作品与现代的情趣接近,与现代西方的造型观念又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易于共鸣。”[35]
吴冠中赞美石涛是尊崇古人成就的反传统的先锋,石涛反的是八股式的教条传统。而综观吴冠中一生的艺术追求和创作实践道路,也正鲜明地印证了他自己正是这样的石涛式的“反传统”艺术家。
三、结语
在吴冠中先生资源丰富的精神家园中,特别撷取鲁迅、梵高、石涛三例,是因为在策展过程中不断阅读吴先生文字(主要是他的七卷本文丛),其字里行间所传达的信息让我越来越深入地意识到这三位大家对其艺术和思想形成的重要性。将这些信息加以收集和梳理,与吴先生本人的艺术、情感及精神轨迹相对照,然后发现其中的内在关联与脉络,那就像是以自己的方式寻找到了一个精神通道的入口,看到某种自然纯正的人类情感和文化智慧正经由这样一条隐秘的通道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而这也是我在这次工作中所取得的一份重要收获。
因此,在这里,我忍不住要向吴先生致敬和致谢,同时也真诚地祝愿吴先生的生命之树、艺术之树和思想之树常青。
江梅 上海美术馆 策展人
2008年11月
注释:
[1]王小波著作《我的精神家园》,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140-144页。
[2]《故园·炼狱·独木桥》,《吴冠中文丛·横站生涯》,第31页。
[3]《黄金屋·颜如玉》,《吴冠中文丛6·短笛》,第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