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些研究文章,联想吴冠中先生的言谈与性情,比照他的艺术和文字,我开始对其艺术价值观形成的精神来源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促使我在本文中想就其艺术的精神资源的角度谈一谈的想法,则来自于最近的一次的偶读。
近日重读已故作家王小波先生的著作,两篇短文《我的师承》和《我的精神家园》[1]引起我的注意。“师承”篇中作者坦白自己的文学师承来自于查良铮、王道乾两位现代翻译家的译笔,甚至认为他们对自己文学创作的帮助比中国近代一切著作家对自己帮助的总和还要大,因为这两位翻译家本身是优秀的诗人,文字功底炉火纯青,他们的翻译是诗人的译笔,是他们发现了现代汉语的韵律,让中国有了一种纯正完美的现代文学语言;“精神家园”篇中作者认为应以宁静的童心看待世界和思考问题,保持最初的爱,就像儿童对着星光感悟的瞬间,并在结尾处特别列举了两位西方文人离世时留下的话语,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作家司汤达说:“活过,爱过,写过”,如此简单自足的临终之语,让作者无限感慨而奋发。在我看来,王小波所谈论的“师承”和“精神家园”,既是在以自己的切身经验谈论现代汉语文学的精髓之处,谈论一种以纯真眼光观察世界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是更重要的,他通过平实、生动的叙述揭示了文化传承实现的实质—人的自由思考和独立精神。
这让我不禁立刻想到了吴冠中先生,想到他的艺术师承和他的艺术背后的精神家园,想到那些隐现于他的艺术之中、出没于他的文字之间的先哲和师友,那些古往今来在艺术上和思想上与他声气相通、志趣相投的人中之杰,他们影响和激励了他的艺术追求,建筑了他艺术的思想底蕴。
林风眠、潘天寿、吴大羽、苏弗尔皮教授……这些都是在吴冠中的艺术生涯中直接指导其创作、开启其视野的师长,他们在艺术上的身体力行和对艺术的态度与观点,在不同的阶段,对他走中西融合之路、创造现代性中国绘画的实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吴冠中先生的许多回忆和纪念性文字里,都是以饱含着尊敬和情感的笔调描述自己对他们的印象和交往经历,真诚地剖析自己对他们艺术观念的认识和理解。在艰难和孤独的处境中,是他们的艺术理想和文化识见,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自由思考和创造精神,长久地慰藉和鼓励着他对艺术的不懈求索。他们无疑是吴冠中艺术师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其精神家园里的重要成员。
然而在这里,我想要说的还不是这些可敬的师长们。在吴冠中先生的绘画作品和文字写作中,我分明还看到有三位灵魂式的人物存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奠定了吴冠中艺术、生命和思想的色彩,他们称得上其精神资源的核心、师承中的主脉。他们是鲁迅、梵高和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