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服饰形制比较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和“衣冠王国”之美誉。受儒家“中庸”思想和道教“禁欲律行”等哲学思想的影响,在服饰上讲究着装体面、体统,在形式上更多地表现为含蓄、端庄、严谨之风,造型动感较弱.用宽松的、平面的“宽衣博袖”的形式层层包裹人体,衣领紧扣.长裙曳地,不可过多的袒露肌肤,线条婉约柔和,崇尚舒适、自然、和谐之美,服饰多注重服装本身层面上的装饰、美化.喜好用刺绣、镶、滚和拼接等工艺装饰服装。因此,上流社会服饰装饰华丽、繁复、精致,物质能力的提高使这种发展趋势非常明显。清代最著名的有“十八骧”、“十八滚”,无休止地追求堆砌、繁绣、冗长和千篇—律。同样,朝鲜、日本、印度等国传统服饰基本上也都是“宽”的文化展现。利用纹样、刺绣、镶边等传统工艺点缀,以服装本体的美来代替和掩饰人体的美。
而西方服装较之于东方服装显得更为丰富多样,西方人的装束十分注重表现人的体态.认为服装是装饰、美化人体的,服饰讲究比例、匀称、平衡、立体感的整体意识,追求人性美、人体美和曲线美。从古罗马时代,人们利用自然的悬垂褶皱,表现出人的自然形体.到哥特时期的适体自然s形曲线,文艺复兴后出现了挺胸、卡腰和膨松型裙身极致s形曲线的立体型服装.标志着西方服饰的着装心理是讲求体饰美,其装束风格自然也是他们文化精神外化的表现,显示出西方对人性和个性的尊重,这与东方重礼仪和人伦的观点有显著的分歧。
更多艺术类高考信息北京大成艺考教育中心--美术高考网会第一时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