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魅力并不是天生的、无根无蒂的,它来源于一代代人的沉淀与积累。
旭日东升,大地沐浴在一片金黄中,大雪纷飞,银白色茫茫一片。人们喜欢一片金黄,也喜欢银白一片。色彩的魅力就在日久天长中、又天长日久之后,渐渐烙在了人们的脑子里,于是产生、形成、完善了人类对色彩的感受与认知能力。
经历长期积淀之后,人们不仅能感受色彩的美丽,而且约定俗成、相沿成习,变成了根深蒂固的爱好,并且认定色彩具有表现与象征的含义,具有或高贵、或卑贱,或喜、或悲的感情性质。
色彩的象征性是经过一代代人的相沿成习、约定俗成,有时还被权势规定下来,衣着、服饰、住房色彩也严格划分。比如皇宫庙宇是黄瓦红墙,民居房屋是黑瓦白墙或者土墙。皇帝与皇族才能着黄色。有土财主甚至不许佃户用石灰粉墙,不许穷人着彩色的衣饰,以示贵贱。
由于色彩与人类结下的天缘,在人脑中不断的储存与积淀,久而久之,离开了生活形态的单纯色彩,便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甚至也具有了感情的表现力。
美术家们正是利用这种对色彩的感受能力,通过模拟生活,把大自然的魅力传递给人们。然而色彩的魅力不单单对生活形态模拟。比如工艺美术、抽象绘画等,就常常是利用色彩的抽象表现力。
不模拟自然形态的纯色彩有没有美感呢?有。不模拟自然形态的纯色彩能不能具有表现力呢?能。不模拟自然形态的纯色彩,或者叫做抽象色彩,如同模拟自然形态的色彩一样,也能起着表情达意的作用。
舞台布景设计中的抽象形式,就是利用这种抽象的色彩美和抽象的色彩魅力,通过抽象的形式创造出中性布景的魅力与表现力。
无论舞美设计是写实布景或者中性布景、抽象布景,色彩都是其形式魅力、形式美,与情致意蕴的重要传播媒介。
“色彩即思想”,俄罗斯画家列宾一语惊人,后来这句话被美术家们作为至理名言,用来指导绘画创作。
色彩当然也是舞台美术家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他们选择那些热烈、明朗、绚丽的暖色调表现剧情中的光明面和新生事物,烘托矛盾冲突中的正面人物及其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而又以灰暗阴森的浓重冷色调表现剧情中的阴暗面和垂亡势力,烘托矛盾冲突中的反面人物及其消极悲观、沉沦、颓败的阴暗心理。
有人认为这样做是公式化概念化。是不是呢?不是。公式化当然存在,脱离剧情人物和剧情规定情景、环境特点,脱离剧目的内容与戏的风格体裁,脱离舞台美术样式,不分青红皂白的一律以红表正面,以白表反面,正面人物上场红光满面、光彩夺目,反面人物上场阴森暗淡、一脸青灰,当然是不对的,是公式化概念化。
但是也不能一概的把正面人物上场时候光彩夺目,反面人物上场阴森暗淡看成公式化。不能忽视人类对色彩知觉的历史积淀,所造成的色彩审美心态的普遍性与继承性。比如把《枯木逢春》序幕的色调与后面几场戏的色彩颠倒过来,行吗?
布景设计有不同的设色原则,他们或者是采用描绘性的,或者是采用装饰性的,或者是采用寓意性的,绝不能是无的放矢、乱点鸳鸯谱。究竟采用哪一种设色原则,需要依剧目和舞美设计的样式风格而定。
如果布景样式是写实的,设色一般也应当与生活相近,其功能是再现生活,传统绘画理论中叫做“随类赋彩”。比如《枯木逢春》中白色的墙,淡棕色的门窗,深灰色的瓦,黄澄澄的稻田,碧绿的垂柳等,都是依据大自然的本来色调安排的。
如果布景样式是非写实的,设色便可以离开生活,甚至完全与生活背道而驰,传统绘画理论中称做“离形求似”。比如把天空设计成碧绿的,把海水设计成鲜红色的,土地是紫色的。非写实形式的布景设计,不求对生活的模拟,而求强调装饰味与美感效果。有时候,寓意性的设色更能充分的起着表情达意的作用。
布景设计还不能孤立地处理布景本身色彩,要考虑服装与灯光、道具的色调,以及它们的变化对布景色彩的影响,布景的色调及其气氛情调和画面美感会因它们而“异化”。
都知道,如果日常生活中穿一件花上衣,便很难再配一条花裙子,因为上下两种花色很容易使得杂乱和不协调的。舞台上也是这样,多种花色挤在一起不容易协调,而且显得混沌污浊。一般情况下舞台布景宜于清爽,看起来是“眉清目秀”而且显得出层次,比如墙面是多彩色的,道具便适宜单彩色或者素色,后景是浓艳的则前景宜于清淡,这样才有层次感,观众才能得到审美快感。
同样,服装与道具、布景之间也要有层次感,尤其要防止它们的互相“粘贴”而“吃掉”演员,对于主要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一些关键性的戏,要籍色彩对比,把他们一个个从布景道具和人物群中醒目地烘托出来。
为主要人物设计艳丽的服装,常常可以起到醒目的作用,但一定要考虑人物的身份、个性、规定情境,同时,醒目的色彩并不一定要多彩和艳丽,关键是色彩对比,如果对比得好,素色也能起到醒目的作用。
如影片《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在舞会中的出现恰恰是一身黑天鹅绒长袍,所以才在五彩纷纭的艳服中显得格外醒目而惊呆了那些阔太太们,也吸引了电影观众的注意力。
比如北京人艺的《武则天》,武则天正是一身白衣素服,才没有被瑰丽辉煌的皇宫背景吃掉,皇宫的瑰丽背景反而把一身白衣素服的武则天,衬托得更加醒目。
瑞士舞台美术家阿披亚说:舞台布景是“织在时间上的图画”。“织在时间上的图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能静止地考虑舞台画面的设色,就是三维的舞台画面还要在时间延续的“第四维”中,才能真正的、充分的表现出它的魅力。
舞台不同于绘画,它不是凝固的画面,剧情在发展,环境在更换,规定情景在变化,舞台画面自始至终在变化之中。因此一定要把舞台画面的色彩放在“四维空间”中考虑。尤其舞台上有许多的红男绿女,他们一会儿这个上场,一会儿那个下场,随时随刻都在改变着这块大调色板中的色彩组合和,改变着舞台色调的“总谱”。
作为一个舞台美术设计者,千万不能忘记色彩的重要性,不能放弃与疏忽色彩的魅力与表现力,应当时时牢记,甚至是时时刻刻的“耿耿于怀”,把色彩作为有效的舞台表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