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尼斯的十几天里,应天齐先后接受了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多家媒体采访。除了专业媒体,大部分的西方人关注的不是艺术作品本身,而是艺术作品背后的中国当代生活。一位德国记者这样问他:“你认为艺术可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起作用吗?”应天齐的回答是肯定的。他给这位记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作的《西递村》版画系列,一个是他在20世纪初的装置行为作品《对话观澜》,前者让一个黄山脚下的小村落闻名于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录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后者则促使观澜镇政府对古建筑保护引起重视,现在那里已经成为艺术家聚集的观澜版画村。在应天齐看来,干涉生活、切入生活,正是当代艺术家应该做的,他所举的两个例证,深深地打动了这位德国记者。
崛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一直以独有的政治色彩闻名于世界。无论是王广义的政治波普,还是张晓刚的大家庭,都与红色记忆息息相关。而现在,跟风的红色作品越来越受到批评。什么样的艺术才是中国的当代艺术呢?在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上,应天齐特别有感触,西方人感兴趣的是有中国当代生活特色的艺术。他解释,当代艺术是面对当代生活的艺术,政治作为创作元素也是其中之一。正是因为中国的政治有特色,所以表现这一题材的作品在世界艺坛走红。但艺术有很多方面,政治不是唯一。应天齐认为,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急剧变革的过程中,这种变革的激烈程度是其他国家很难比拟的。而在这个变革中所产生的传统和现代的碰撞,给这一代艺术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创作资源。“这种传统和现代的碰撞,至少在100年之内不会改变,我们这一代艺术家正当其时,有责任把对于其中的种种思考记录下来。”事实上,应天齐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发现,很多艺术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在台湾策展人陆蓉之策划的展览上,中国艺术家缪晓春制作的DV 作品,就表现了人类在面临自然、社会变革时的手足无措。这件作品带给应天齐特别的感动。
更多艺术类高考信息北京大成艺考教育中心--美术高考网会第一时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