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漆器工艺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和工艺品等,一般称为漆器。中国古代漆器所用的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称为生漆。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漆器,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一只木碗,
造型美观,内外均涂朱红色漆,色泽鲜艳。以后,经历周直至明清,我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里所选的4件漆器代表了不同
历史时期漆器的主要成就及其
艺术特色。
湖北江陵楚墓出土的由蛇蛙鸟兽盘结而成的
彩绘透雕小座屏,漆、雕、绘三者有机结合,造型生动,工艺精湛。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耳杯套盒,不仅色泽鲜艳,而且
设计巧妙,七件耳杯中的最大一件可以安放
其它6件耳杯,充分利用了盒体内的有效空间,是实用与美观相统一的范例。
现存的明代牡丹纹剔红盖碗,是元、明两代漆器工艺流行的“剔红”的代表作。这是一种在层层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出所需要的纹样的漆器工艺,由于这种技法大多用于鲜明的红漆,故称“剔红”,又称“雕漆”。
清代乾隆年间的三凤牡丹纹朱漆描金碗,运用了“彩金象”、“搜金”等多种漆工艺,使器物显得更加华贵,反映了清代漆器工艺的高度水平。
更多艺术类高考信息北京大成艺考教育中心--美术高考网会第一时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