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是铜和锡或铅的合金。它比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红铜(纯铜),熔点低,硬度高。考古发掘和流传的“夏铸九鼎”的历史故事,都说明中国的青铜器铸造,始于夏代。商代和周代(主要是西周),是它的鼎盛时期,秦、汉两代还有所发展。
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礼器、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工具、度量衡器等。这些青铜器中有许多是世界青铜文化史上所罕见的,如著名的商代《司母戊方鼎》和战国曾侯乙墓整套编钟。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成就,是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纹饰,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
商代尊神重鬼,崇拜祖先,那时的青铜器充满了神秘、威慑的特征。如上面提到的《司母戊方鼎》,因它是当时最重要的礼器,所以,器形庄严厚重,耳部外侧的浮雕是两只相对的猛虎,张大着口,衔着一个人头,充满神秘的色彩,体现了商代奴隶主贵族的无上权威。其他如著名的商代《四羊尊》、《虎食人卣》,不论其造型和纹饰如何不同,也都具有上述的特色。
西周的青铜器神秘的色彩逐渐淡薄,礼制化的特色日益鲜明,如西周早期的《盂鼎》,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奴隶制的衰落和崩溃,青铜器逐渐失去了它原来作为“礼器”的作用,逐渐演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器。所以,器物的造型由厚重变得轻灵,由严正而变得奇巧,手法由象征而趋向写实,纹饰由神秘而变得易于理解和接近人间趣味。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战国时期的《十五连盏树形铜灯》就是这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前者是一种盛酒器,器形高大(高117厘米),壮丽精美,顶盖上立一展翅欲飞的鹤,它那要向远方飞翔的神态,与商、周以来青铜器的庄重、威严的风格截然不同。《十五连盏树形铜灯》构思巧妙,融实用与审美为一体,且极富生活情趣。
秦、汉时期,由于铁器和漆器的广泛应用,从总体上讲,青铜器已失去了它原有的光辉,但它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艺术品方向发展中仍有所创新。考古发掘出土的汉代的《长信宫灯》、《虎牛形祭案》等青铜器,便是这时期著名的优秀作品。
《长信宫灯》作宫女跪坐持灯状,通体鎏金,各部分铸成后合成,灯盘可转动,灯罩能启合,以便调节灯光照射的方向和照度的大小。宫女的右臂和躯体中空,烟气通过右臂进入体内,烟灰贮留体中,可保持室内清洁。此灯设计灵巧,结构合理,宫女造型生动,是实用与美观高度统一的工艺美术品。
《虎牛形祭案》是云南省古代滇国墓葬出土的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的用于祭祀的青铜器。案作牛形,背有沿,形成盘状,便于安放祭品。为保持器物的稳定性,牛尾处设计了一只咬住牛尾的小虎。牛的腹下横一头小牛,别有一番生活情趣。牛与虎都是滇民族青铜文化中常见的母题,故此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更多艺术类高考信息北京大成艺考教育中心--美术高考网会第一时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