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书画贵得有道理
为什么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一枝独秀,成为“抗衰英雄”,许多人摸不着头脑,觉得不可思议。其实,细究其中原委,自有道理。
我们现在说的中国近现代书画,通常是指从辛亥革命开始,到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之前这一阶段的书画作品。如果以艺术家论,基本上是从任伯年、吴昌硕开始,到黄胄、周思聪结束。
在这将近百年的历史阶段中,中国画坛可谓风云际会、群星璀璨,产生了多位划时代的艺术巨匠,如人们比较熟悉的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吴昌硕,再到后来的李可染、李苦禅、王雪涛等。他们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汇聚在一起,足以与历史上任何巅峰时期比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世纪100年必将成为中国美术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这就是中国近现代书画“抗衰”的第一个原因:中国近现代美术大师们的艺术成就极高。
第二个原因,上世纪100年又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在战争、自然灾害、社会动乱等特殊社会环境下,艺术家们颠沛流离,创作的艺术品极难保存,这也就使得这些大艺术家们原本就很少的作品存世量更低。
目前,我们知道的徐悲鸿作品,包括他的素描稿在内有2000件左右;傅抱石作品2000件左右;就连1989年才辞世的李可染先生,存世作品量也只有 2000件左右;潘天寿作品800件左右;陈少梅作品就更少,可能不足400件。他们的这些作品大都被国家的博物馆收藏,能在民间得以流传的实在是数量有限。
还有一个原因,中国近现代美术大师们,不仅画得好,而且离我们最近。从齐白石的花鸟鱼虫到张大千的孤舟帆影,从吴作人的大漠驼铃到王雪涛的百花争妍,大师们画的都是我们熟悉的生活,表达的就是老百姓的情感。所以,他们的作品深得人们喜爱,在全球华人世界里拥有最庞大的收藏群体。
艺术成就高、存世量低、需求量大,这三者的结合意味着什么?这也就是目前中国近现代书画精品一画难求,价格不断上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