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描线条的演变:
1、线条的解放:(安格尔对绘画线条的革新)
(1)、在古典主义法则笼罩之下,线条本身除了被用作『完美比例』的度量外,它的功能是被抑制的。
(2)、安格尔最大的贡献便是打破将线条仅限于对物象比例描绘的限制,而拓展到图案花纹的形式。
(3)、对安格尔而言,人*的比例并不求自『自然』或实证的实现,他运用曲线在画面上探求人*之比例位置与姿势。这种直接运用线条在画面的处理,强调画面的平面性,使事物本身之重要性,附属于形式要求之下。
(4)、讲求结构与形式,而不惜更改事物原有比例以配合整体视觉完整,同时并介入了图案花纹式之构图。
2、强调线条本身意义与表达的特质。
3、线条的运作成为个人内在律动与情感的抒发:
(1)、一个线条在画面的行进的痕迹,乃接受自创作者内在自发性律动的影响。
(2)、德拉克洛瓦将个人感情强烈投射在线之运用,不只将线条的功能远脱离古典传统,并将素描积极推向绘画,使绘画上明显笔触的物质性增强,奠定现代绘画发展的基础。
二、东方的素描:
1、西方人认为,纯素描在远东极负盛名,多数的中国及日本艺术家都只作所谓的毛笔素描,他们不采用不透明的颜料,而以直接的笔触造成整体。在波斯--瑞札,阿巴西( RIZA ABBASI,1565年)也同样不用颜色而以书法线条来表现创作,把其思路幻想透过笔和刷子表现出来。
2、我国的山水,兰竹,花鸟,水墨画,实在完全是一种素描,自由潇洒素雅的感觉。虽然寥寥几笔,可是这里面也含着与油画同样的条件。也要有气韵,有强弱,有力量。
3、中国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已出现了素描,到汉朝末年,以线描为其特色的壁画已有很多,北魏和唐朝以后,中国素描画即相当普遍地出现在绢、纸和册页上。
三、 艺术家对素描的态度:
不少艺术家曾临摹其它艺术家的素描,如鲁本斯 (RUBENS;公元1577~1640年)、林布兰特 (REM.BRANDT;公元1609~1669年)及梵谷 (VAN GOGH;公元1853~1890年)。临摹者藉素描以学习人师的风格及语汇,以便再创高峰。这是学习素描极重要的一步,也是准备作画的不二法门。以下是艺术家对素描的态度:
1、一种特殊风格:窦加(DEGAS),罗特列克(LAUTREC),梵谷(VAN GOGH)
2、兴趣:林布兰(REM.BRANDT),哥雅(GOYA)</font></div>
3、复制用:杜米埃(DAUMIER),季斯(GUYS)</font></div>
4、为鉴赏家而作:卡拉齐(CARACCI)兄弟,保罗、布利尔(PAUL BRIL),拉法吉(LAFAGE)</font></div>
5、用素描作馈赠:米开朗基罗(附录一)</font></div>
四、常用的素描用语:
1、明度:色相明亮或沈暗的程度。
2、比例:一部份跟另一部份或整体在量或尺寸方面的关系。
3、构图:各部份的一种配置法,依照经过设计的格式,一致的比例,或重复的体系去安排。
4、轮廓线:描述前进或后退的形状之变化方面的一条断续线或连续线。
5、平衡:在设计或绘画里,各项元素达到均衡的状态。
6、线影:平行或靠近得足以形成一个面的断续线。
7、立体表现法:控制明暗的逐渐变化以创造实体形式的错觉效果,使物体有三度空间的特质。
五、认识素描中的明暗
1、何谓明暗:(任学生自由联想发挥,唤起旧经验)
2、明暗产生的原因: 有光源(不论是自然光源、人工光源)照射,才会产生明暗; 没有光,我们的眼睛将看不到任何东西。
3、明暗的基本法则:
(1)、光源直射处(向光)是明亮部。
(2)、光源照射不到之处(背光)是黑暗部。
(3)、反射光所形成的是中间灰色部分。
4、利用铅笔表现明暗的方法:
(1)、铅笔直立地以尖端来画时,画出来的线较明了而坚实;铅笔斜侧起来以尖端的腹部来画时,笔触及线条都比较模糊而柔弱 。
(2)、笔触的方向要整理才不致混乱。
5、铅笔画使用橡皮擦注意事项:
(1)、初学时往往总觉得画一笔不满意时,就马上用橡皮擦去了,第二次画得不对时又再擦去,这是最不好的习惯。一则容易伤害画纸使纸 张留下疤痕,再则画时就越画越无把握了,所以应极力避免。
(2)、当第一笔画不对时,尽可再画上第二笔,如此画时就有一个标准,容易改正,等浓淡明暗一切都画好之后,再把不用之处的铅笔线,用橡皮轻轻擦去,这样整幅画面就清楚可爱多了。
(3)、其实画面上许多无用的线痕,通常到最后都会被暗的部份遮没了, 我们只需把露出的部份擦去,这样也较为省力。同时不用的线痕,往往无形中成为主体的衬托物,所以不但不擦去无害于画面,有时反而收到无形的效果,这是我们不可不注意的地方。
6、画面宾主表现:
(1)、前面的,较近的东西,都应表现得强烈而明确;后面的,较远的东西,都应表现得柔弱而模糊。
(2)、主体应表现得明确显著,从属的客物则应以衬托主物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