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京艺术生态--“可爱”不再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腾飞,而身为首都的东京自此便坚守着亚洲的中心位置。与之相对,艺术在这块“亚洲之都”的成长显得有些“先天不足”。除了那几位享誉国际的艺术家们外,人们对这块土地的艺术发展了解甚少。究竟真实的日本(东京)艺术生态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人们对于日本当代艺术的印象大都来自于那几位蜚声国际的日本艺术家。日本当代艺术在上世纪末90年代开始受到关注,随之一批本土先锋艺术家进入了国际视野。区别于西方的多派系,日本的美学思想多以“可爱”为中心点:如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和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的卡通化作品。作为动漫大国,动漫对于日本的文化与生活有着不可取代的影响力。而独具慧眼的LV设计总监马克(Marc Jacobs)邀请村上隆为其皮包设计,更是成为“跨界”的典范。绘画与雕塑这类主流艺术似乎仍延续着“可爱文化”。加藤泉(Izumi Kato)这位艺术家从土著的图腾壁画中寻找灵感,再结合村上隆等大师的“可爱”风格,创作了自己的艺术标志:长着婴儿脸庞的巨型神秘人。而雕塑家名和晃平(Kohei Nawa)近年名气大噪,他用网状的黑塑料材料涂抹到花布或墙壁上,让材料自己自由组织,最终形成形状各异的雕塑。与杰夫?昆斯(Jeff Koons)相似,这位艺术家似乎也偏好透明材质。他会在雕塑身上镶嵌透明玻璃,让作品变得亮眼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