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达州本土生长的8位知名画家来到废置的车间,在断垣残壁中建起了“大修”艺术村。如今,已有60多名全国和本地的艺术家加盟——
这个全名为“大修当代艺术车间”的艺术村落,地处四川大巴山腹地达州市通川区北外镇。名称的由来,一则是此地原为汽车大修厂车间,二则艺术家们需要“大修”艺术观念。正是基于这种“大修”理念,他们更加注重探索和谋划,从而催生新的文化产业的萌芽。
艺术村地位得到肯定
8月中旬,达州市、通川区两级党委政府分别向大修艺术村授予“文艺创作基地”牌匾,这意味着艺术村的地位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明确肯定。而此时已是艺术家们入驻的第4个年头。
2007年初,龙飞、常咒、冉启泉等达州本土生长的8位画家,把废车间租了下来,变成了他们的工作室。“车间空间大,很适合搞美术创作。”艺术村“村长”、如今已是达州市文联副主席的龙飞说。
4年来这里发生了很多变化。从最初的8个人到如今加盟的本土的和来自北京、成都、重庆、自贡、绵阳、巴中等地艺术家已达到了60余人。
有了自己的创作基地后,常咒、冉启泉等几位艺术家又从达州出发“北漂”。郭玉川等人去成都,王小雨等人在重庆发展。龙飞、蒲明、邱浩云、刘泽等人留守“大修车间”。“北京、成渝、达州之间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关系,便于‘大修艺术车间’对外学习与交流。”常咒说。
2008年“从达州出发”,2015年“大修行动”,成都·达州 “城市之间”美术作品展,2016年首届“大修车间开放展”,以及正在举办的“行走的大修”艺术家作品展……大修艺术村逐渐得到了省内众多艺术家、评论家的关注,也引起了达州市、通川区党委政府的重视。今年伊始,市政府和通川区政府分别向“大修当代艺术村”各拨款10万元,还协调免除了“车间”的租金。
艺术家憧憬未来艺术村
尽管得到了党委政府的支持,但艺术村的困境一直存在。
当画家冉启泉从大修初次来到北京318艺术村时,他的第一感觉是特别难受。“除了艺术观念上的差距,还有艺术村的差距。”冉启泉说。
据他介绍,北京的艺术家聚集的村落很多,弥漫着浓厚的艺术创作氛围,也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提高到一个战略发展的高度。在成都、重庆等中心城市,艺术村也较普遍存在。而在二级城市,像达州的大修艺术村算是一个坚持下来的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