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说梅》的散文,他最后还要挑明“三味书屋后园的那株腊梅花给鲁迅的童年留下深深的印象,这似乎也是令我独钟情于腊梅的因缘”,[18]真算得上爱屋及乌了。
在大量江南题材的作品中,鲁迅笔下的故乡是画家最钟爱的,鲁迅文学中的乡情似乎常常与画家画里的情思重合,有时甚至让人感觉画家仿佛是在用鲁迅的目光审视着熟悉的故乡风景。他自己也说:“我生长在宜兴农村,小桥流水人家,童年并未觉得她有什么特色。是读了鲁迅以江南农村为背景的小说,才深深感受到水乡风物和江南人家的亲切。于是一趟一趟去绍兴,直至安桥头和皇甫庄,画过许多幅鲁迅故乡,甚至画了自己的家乡,也名为鲁迅故乡。”[19]
凡此种种,均可见出鲁迅身上所体现的深刻的思考、自省的勇气、文化担当的信念,乃至人生中某些时刻的彷徨、对人性的犹疑,在吴冠中的艺术人生、文思画意中处处有迹可寻。
(二)梵高
梵高,20世纪最伟大的天才画家、“疯子画家”,在吴冠中心中有如艺术的圣徒。他苦难而短暂的一生所燃放的艺术光华,照耀和炙热了青年时代吴冠中的心灵,也在他后来的艺术精神历程中烙下深深的印记。观其性情中那如火如荼的一面,思想中那悲剧受难的意识,似乎带有着梵高的影子。
他曾写过两篇情感炙烈的文章专门介绍他心爱的梵高,坦承自己的热爱与崇敬之情。他说:“从青少年学画时期起,一见梵高的作品便倾心,此后一直热爱他,到今天这种热爱感情无丝毫衰退”,[20]“作品中强烈的感情与活跃的色彩如燃烧的火焰,燃烧着读者。除却巫山不是云,我从此偏爱他,苦恋他,愿以自己年轻的生命熔入他艺术的光亮与炽热之中!”[21]并承认“每当我向不知梵高其人其画的人们介绍梵高时,往往自己先就激动,却找不到确切的语言来表达我的感受”,并进而分析梵高作品之所以吸引人,除了其绘画本身的美之外,“是由于他火热的心与对象结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形式美和意境美在他的作品里得到自然、自由和高度的结合……几乎他的每一幅作品都透露出了作者的心脏在跳动”,“他的作品能打动人的灵魂”。[22]
1949年,留学巴黎的吴冠中打算回国。异国求学,绘画视野与油画技艺均得到很大的提升,然而内心却越来越感觉自己像是生活在真空里,感到无比的孤独与落寞,思乡之情日甚。梵高给弟弟提奥书信中的一段话尤为打动游子的心:你也许会说在巴黎也有花朵,但你是麦子,你的位置在麦田里,种到故乡的土里去,将于此生根发芽,别在巴黎人行道上枯萎掉。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决心回到故土去长成大树。在他回国前写给老师吴大羽的信中,他表示:不愿以自己的生命“来选一朵花的职业”,他认为绘画“应该能够真真切切,一针一滴血,一鞭一道痕地深印当时当地人们的心底,令本来想掉眼泪而掉不下的人们掉下了眼泪”。[23]而看他对梵高绘画的评价:“凡是体验过、留意过苦难生活、纯朴生活的人们,看到这画当会感到分外亲切,它令人恋念,落泪!”[24]这不正是他当时所向往从事的艺术方向吗!1950年夏,吴冠中登上返国的轮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