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方非常重视此次捐赠,视其为美术馆当前头等大事之一,立即决定为吴先生这些捐赠作品举办一次盛大的捐赠作品展。非常幸运的,我再次被馆方委派为吴先生这次具有特殊意义展览的策展人,二次与吴先生结缘。
很快,馆长带队,我和相关同事们赴北京拜见吴先生。三年之后,再见吴先生,相见分外亲切。吴先生精神更显矍铄,依旧是那么敏锐、健谈,说话滔滔不绝,爱憎分明。那次见面,他说了很多话,关于此次捐赠的由来,关于艺术体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关于他崇敬的老师吴大羽先生的际遇,关于对子女“不做空头美术家”的教育,关于艺术中的师承与叛逆……让我们这些在场听闻的人,如沐春风。而言谈中,他的博闻强记,也让大家印象深刻。
为吴先生的展览,上海美术馆这次可说是倾力而为,不仅拿出全部的展厅,而且为使展览面貌丰富、全面且具历史感,除了本馆藏品,上美馆还特别邀请新加坡美术馆、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四家海内外拥有吴冠中先生捐赠作品的美术馆共同参与,向各馆商借藏品总计73件,又请吴先生本人提供15幅代表性的素描写生作品参与展出,由此形成油画、水墨画、素描写生共计一百六十幅的展出规模。为一位艺术家的个展,拿出整个美术馆的展览空间,这在上海美术馆的历史上也是首次。
而就在本画册的编辑过程中,吴先生又将原本借展的15幅素描写生作品悉数捐赠上海美术馆,由是上海美术馆拥有吴冠中作品数量达八十七幅,形成了艺术家完整的油画、水墨和素描写生创作收藏系列。上海美术馆也因此成为目前国内收藏吴先生作品最多的公立美术馆。
展览的名字,亦是经过几番仔细思量,先后起了若干,仍均感词不达意,无法确切反映展览要旨,于是想到干脆移植吴先生自传书名“我负丹青”,我的理解是这四个字里面包含着他对艺术、理想、历史、现实、人生种种百感交集、悲欣交加的复杂情感。为此,我征询了吴先生本人意见。他听罢当即表示赞同,说:“‘我负丹青’很好,我的一生的经历都反映在这里面了!”
二、精神资源
近年来,研讨吴冠中先生艺术与创作思想的文章日趋增多。其中,既有从艺术本体层面探究其在图式、语言、风格上具有现代性意义的突破和创造的;也有从中西融合角度出发,将吴先生作为代表性的艺术个案放入20世纪中后期的中国社会语境中加以考察和研究的;还有就其不同时期提出的艺术理论和美学观点进行分析,阐述其形成因由并如何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进程产生影响的。显然,吴冠中先生作为20世纪中国的代表性艺术家已被全面纳入了批评和研究的历史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