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家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 Simon)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作为人类社会所具有的普遍现象,其实践同人类社会一样古老,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主要是指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和综合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艺术管理作为管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随着工业革命以后现代的管理制度的出现而出现的。它成为今天文化艺术世界正常运行和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文化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艺术管理的发展及其含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单独的提琴手就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这强调了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这个社会如果少了管理,将很难正常运行。[1]
随着文化艺术领域分工的细化以及运作细小环节重要性的加强以及艺术地位的提升,推动了艺术管理的形成与发展,并作为一种管理形式和一门学科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1、艺术管理的发展
艺术管理作为新型的知识领域和人才类型受到重视是20世纪后半叶愈发趋于明确的发展。[2]它作为学科的发展,发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艺术组织的经验,一种单一、普遍的艺术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一种假设的基础之上的,这种假设来源于美国在全球文化中所获取的商业霸权。[3]虽然美国在1960年代开始坚持不懈地探寻艺术管理,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在1945年,一个艺术管理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大英帝国艺术委员会(ACGB)成立,它提供了一个艺术委员会管理模式,后来各英联邦工业国家相继效仿成立艺术委员会,包括美国也是如此。此外,它还最早领导开设艺术管理课程并且鼓励更多商业涉足艺术行业。后来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托马斯·雷蒙德(Thomas Raymond)、斯蒂芬·格雷瑟(Stephen Greyser)和艺术管理专家道格拉斯·史沃比(Douglas Schwalbe)先后创立艺术管理研究协会和哈佛艺术管理夏季学院;汉斯·汉克(Hans Haacke)和约翰·皮克(John Pick)是当时艺术管理研究专家的先锋人。[4]
真正的艺术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艺术管理仍然还是以美国、英国作为先导,然后英联邦工业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的大学相继效仿开设艺术管理的课程,如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哥伦比亚大学、麦阿密大学、英国城市大学、利物浦大学、澳洲音乐学院、纽修威尔士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等都设有艺术管理系或专业。1978年在我国就有艺术界人士关注艺术与市场的关系,20世纪末期,我国就有了正式提出要建立艺术经济学、艺术管理和艺术营销学等方面应用艺术学科,艺术管理专业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例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艺术管理专业的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