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于“标准讨论”时代的我国新时期新闻摄影事业,在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壮大后,呈现出一派繁荣的局面。不论是照片质量、思想认识,还是组织建设都焕然一新,都让人感悟到事业的生命力。而近几年来,由于国策的调整,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加之我国电视产业的崛起,使得向更高层次、阶段发展的中国新闻摄影事业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当今世界,信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使偌大的地球被人们形容为“地球村”。资本与信息的全球化,已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料想程度。“顺势者昌,逆势者亡”,中国新闻摄影事业理当顺应时代潮流,实施战略性调整、变革来适应变化的社会。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来研究、考察或拟定我国及全球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战略,是有现实意义的,它能反映出我们的不足,在理论和实践上明确我们事业的发展方向,从而为事业的发展奠定理论、思想基础。
一、新闻摄影的发展历程
1880年,美国人使用铜版照相印刷技术,成功地将一幅照片印刷在3月4日出版的《每日图画》报上,从此,现代意义上的新闻摄影事业的序幕拉开了。而在此之前,新闻照片是以明信片或画家“据一张照片”临摹成木刻、线画的形式发表的。由于受当时科技的制约,报刊还不能大量、及时地刊用照片,新闻摄影真正得以发展,还是本世纪三十年代的事情。
本世纪三十年代,摄影科技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使得新闻照片能够及时地印刷在具有一定制版周期,且采用较好品质纸张的杂志、期刊上。
三十年代,是新闻杂志的时代,新闻摄影的发展为新闻性期刊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中以集中世界优秀题材、人员,因而最具影响力的美国《生活》为时代标志,它在1936年11月23日创刊号上整面地刊登了一幅题为《生活伊始》的照片,并写到:“照相机记录下生命中最充满活力的时刻,生活从此开始”。由于这样一大批新闻性杂志的创刊、发行,和新闻摄影的形象优势以及同仁们的努力进取,不久就改变了人们获得新闻的习惯。新闻照片需求的急剧增加,预示着一个图像的时代到来了!1966年《生活》迎来了它事业上最辉煌的时刻,创下了850万份的发行纪录。正当新闻摄影热火朝天,大放异彩的时候,另一种新闻形式的出现改变了新闻摄影唯我独尊的地位。
1925年,一个英国人发明了电视,但初期的电视新闻形象性很差,只是屏幕上有一个读新闻的头像而已,与正风光的新闻摄影是不能相题并论的。电视与新闻摄影的竞争,还是七十年代的事情。
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号满载人类的聪明才智,叩开了月球的大门,当宇航员踏上月球三秒种后,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就从电视新闻中看到登月的情景。电视对于诸如此类重大事件的成功报道,极大地提高了电视新闻的声誉。由于它具有形象的连续性和与事实同步的时效性,一下子就将读者吸引到电视机前,并对脆弱的新闻性杂志形成一种取代之势。1972年,《生活》这本曾占全美杂志广告份额14%的新闻性杂志的代表,由于受到电视的冲击,经济上入不敷出而被迫宣布停刊。它似乎在向人们宣告一个时代结束的同时,又昭示着新闻摄影的变革。
关于这场来自电视的冲击,人们在冷静下来以后认为:电视新闻取代不了新闻摄影是因为,电视只能在一定时间、地点才能收看,而新闻摄影是新闻事件的一个高潮,不仅能反复阅读,而且阅读方便,作为历史资料容易保存、查阅。然而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九十年代,人们看到这种解释并不能成为不被取代之理由。世界上任何事物,在今天看来,不发展就存在被发展的社会淘汰出局的可能。
1978年,停刊六年的《生活》复刊,但今非昔比,新闻摄影将主战场从期刊杂志转到了报纸。如果说七十年代电视新闻只是对传统的报业构成一种隐性威胁的话,那么八十年代,电视已经对报纸发起了挑战,形成一种攻击之势,为迎接挑战,西方报业纷纷开始了变革:
1982年9月15日,《今日美国》创刊,作为全美一份全国性的报纸,它以“慷慨放大”的照片,占领着版面并实现了报纸的彩色印刷,这一崭新的面孔,使它在几年以后,就创下了美国报业史上发行量增长速度的最新纪录;
1984年,英国《镜报》确立了短文章、大标题加更多照片的办报方针;
八十年代的这场报业变革,是报业与新闻摄影各自寻求发展的产物,由于有科技、经济的支持,这场报业变革的主要内容,很快转向以新闻摄影为中心。至此,作为一种新闻形式的新闻摄影,又稳稳地站在较杂志更具时效性的报业变革的前列。如果说,传统的报纸是一种文字形式的新闻报的话,那么以“图文并茂”为报业特征的新时代来临了。
回顾世界新闻摄影的发展,能够让我们从中窥视出事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新闻照片早期是以明信片、木刻等形式传播的,尔后是刊登在新闻性杂志上,再后来就是报纸。传媒、形式的几次转变,让我们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得不作出这样的判断:在不久的将来,新闻摄影将依靠科技进步与社会物质基础,开辟其他战场,改变现在以报业或依附于报业发展的局面;
摄影的历史,是一部科技的历史,从针孔相机到变焦镜头以及当代的数码相机;从传真设备的使用到通过因特网传递,这些让我们不得不正视:科技推动了我们事业的发展,也正是科技,无情地改变、打击着我们的传统习惯和势力,而顺应科技发展,是这们立足于社会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