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家 杨小彦
一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阮仪三拯救平遥,已经成为一个经典故事。今天,平遥作为联合国“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序列中的一座古城,受到了各方的追捧。以此为契机而发展起来的平遥旅游事业,也成功地让全世界爱好者慕名而来,在感受中国千年建筑文化传统的同时,让这么一个曾经属于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再创辉煌。
但是,我发现,和平遥出名成反比的,却是阮仪三的故事,包括背后的意义。也就是说,平遥越出名,人们对阮仪三的故事就会越健忘,会越少提起。至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其中有什么值得咀嚼的意义,那就更少人想起了。
偶然打开平遥官方网页,在千篇一律的浮华简介中,当年曲折已经被精心抹去,阮仪三的事迹不复存在。当然,我们不能要求一个官方网站老提往事。尤其是,这“往事”还大概不能给“官方”带来他们所希望的“荣誉”,也就更不愿意提起了。这说明官方所介绍的只是“正面形象”,目的为了吸引游人前往,好领略本地的文化遗产,而不是重提过去,让来者都知道,这座闻名中外的古城,这座引起官方自豪、向外炫耀的“文化遗产”,历史上曾经数次动议要拆掉。之所以没有被拆掉,只是因为钱少。
这说明“钱多好办事”也不太对。有时,钱少反而好办事,尽管那办事叫做办不成事。在中国,尤其对于古城保护,“不办事”,办不成事,比办事,办成了事,肯定要好得多。如果事真的办成了,平遥今天还会存在吗?还会成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吗?正因为数次动议办事,因为钱少,结果办不成,然后,就成为“遗产”,成为旅游重点,成为著名“古城”了。
这说明,平遥之成名,是因为首先办不成事,其次才是在阮仪三努力下,把这没办成的事永远办不成,然后办成了另外的事,办成了“遗产”。
平遥古城
二
流传至今的平遥古城,建城也许很古,但城内建筑基本上不超过五百年,大多是明清两朝遗址,而以清朝居多。平遥知名,得益于富有独创性的晋商,把原来以染织为主业的手工业作坊,改造成中式银行系统。这件事发生在大清道光年间,首创此一赚钱模式的雷振邦,把这一中式银行称为“票号”。
票号发展迅速,以至最后连堂堂中央政府也改用票号纳税以代替白银押运,一改三百余年一项路人皆知的弊政。有趣的是,尽管大清知道票号有如此好处,却丝毫也没有想过建立一个中央银行系统,以改革原有的钱币体制。这是中国经济制度的宿命。票号的组织方式也证明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才华,其中一个证据是,至今票号博物馆始终找不到一张当年有效的票据,也就是今天的支票。因为,按当年所定,一旦票据对板,兑换银子的同时,就得当众毁掉。找不到,也就意味着所有有效票据都被当场撕毁,一张也没留下来。这恰恰说明票号的牛逼。
票号最后还是给外国银行干掉,上世纪20年代就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因金融发达而成就一时的平遥,也随着票号的退出,逐渐被人淡忘。一座曾经极尽繁荣奢华的小城,居然一落千丈;一座曾经积聚了天下财富的处所,居然因为是贫穷而不是别的原因而得以保留。历史的吊诡有时真让人不可思议,不仅让后人如我辈发出诸如“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之类的感叹,而且,处身在贫富悬殊之间,真不知应该去歌颂贫困还是赞美财富。
三
我曾经二进平遥。第一次在上世纪90年代中叶,陪同的是当时《人民摄影报》的主编司书实。当时平遥尚未获得“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称号,但有关申请正在进行当中。第二次是在新世纪的2005年,进平遥是为了参加著名的“平遥摄影节”,司书实不再陪同,但仍在现场相见,热情不减当年。只是今非昔比,他已不在任上。按照中国官场潜规则,虽然眼前这个摄影节由他一手创办,但此时的他,却成了个路人,连“嘉宾证”也是朋友努力弄来。
平遥摄影节展览现场
第一次进平遥就听到阮仪三的故事,内心不禁对这位为保护古城而不懈努力的老学者充满敬意。半个世纪以来,关于旧城被拆新区狂建的事件数不胜数,平遥只是这万千故事中的一个。但面对朴素的古城,内里连片的明清建筑,整齐而井然有序的麻石路面,方知阮仪三的意义,真非同小可。
都说中国是个历史大国,有几千年的史学文化需要传承。都说中国人热爱历史,而且全世界有口皆碑。可现实却往往不是这样。梁思成保护旧北京就没有成功,不仅没有成功,反而还遭受批判。当年北京市长彭真认真地告诉梁思成,毛主席他老人家希望站在天安门城楼,看到林立的烟囱。当然,毛是遂了心愿,他站在城楼,不仅看到林立的烟囱,还看到了红卫兵狂热的红色海洋。毛主席的愿望,其实是半个世纪以来,几乎所有掌控城市生死大权的领导们的愿望,他们并不希望自己的城市是陈旧的,哪怕这陈旧有“文化”,而希望是崭新的,一般新的还不够,最好像拉斯维加斯那样,光怪陆离地新。我内心一直觉得,中国人其实并不热爱自己的历史,否则我不能解释北京城墙要拆掉的原因,老建筑要拆掉的原因。翻看当年阮仪三为保卫平遥而作的呼吁吧,我们发现其中的一个情节是,当地人根本就没把自己的居所当一回事,让青砖绿瓦换成闪亮的马赛克瓷片和铝合金窗框,然后装上空调,这才是当地人所希望的东西。只是,平遥没有钱。没有钱就办不成这样的事。没有钱也就这样救了平遥,让阮仪三有时间去有所作为,以成就他一生也许是最知名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