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画家,能够专门以毛泽东为绘画素材,坚持几年创作毛泽东肖像油画,并不多见。而且,这不是一般性的“画毛主席像”,而是在大量毛泽东照片的素材基础上二度创作,以全新的艺术手法和艺术探索精神,展现给社会别开生面的毛泽东肖像画,令人眼睛一亮。他叫曹永平,大连铁路文化宫美术师。
曹永平的毛泽东肖像油画,取材于毛泽东各个历史时期的形象,包括当时的典型环境。他多年来广泛收集了几千幅毛泽东照片、画像资料,又阅读了大量关于毛泽东的书籍,为自己的画作奠定了真实生动的基础,注入了宝贵的史料含量。他不仅在艺术上正在尝试平涂勾线的画法,而且想保持一种“文字附注”形式,就是在画作下边说明原始来源与取材,披露原创人有关信息。他的艺术创新,在传统毛主席像“红光亮”的基础上,揉进版画、剪纸等元素,使笔下画作在艺术与思想上都显示出新意,有一定的现代感。他画作的文字附注形式,表达了一种对历史的尊重,以图文并茂的整体效果,使毛泽东与历史紧扣在一起,从而增强画作的史料性与可读性。他的风格与特点,得到业内有关人士的肯定。新颖的探索和新作,被行家看好。他现在每天都要画上一段时间,已经完成80余幅,正积极准备在北京举办专题画展。届时是毛泽东逝世34周年,他说“以此表达对毛主席的缅怀之情”,其虔诚之心,可见一斑。
曹永平绘画之初,出于偶然,之后就一步一个脚窝走在这条路上,其中不乏多位领路人。他少年赶上“文革”,毛主席画像就成了他学画的教材之一,到12岁时,他已画出了多幅毛主席肖像,在启蒙恩师傅宗礼的指导下,其中一幅两米高的毛主席画像,悬挂到了父亲单位的建筑物上,这给了他莫大的影响,他有了一种被社会承认的感觉。但那时的他并没有确定自己的绘画专题。1977年到1982年,他在部队服役期间,得到军旅画家师峰光的指导,所创作的多幅版画参加了全军美展和甘肃省多种美展,为他日后从事美术创作做了很好的艺术铺垫。1982年到1991年,他复员到铁路公安系统工作期间,创作的多幅套色版画参加了吉林省美展和全国公安系统美术书法摄影展。1991年调任原大连铁道报社以来,他除了为报刊制作刊头、插图、宣传画等,又创作了大量纸版画,并在《工人日报》等报刊发表版画、剪纸作品百余幅。
而他确立以毛泽东肖像画为专题,成为专画毛泽东的画家,还是30年后,契机是参观一次“毛主席肖像画展”。那年是毛泽东诞辰百年,他听说北京正举办这样一个专题画展,就久旱逢甘霖般地赶去参观。几十幅不同时期的毛主席肖像画深深吸引了他,这些油画在那一刻与自己少年时代的那幅毛主席巨幅画像对接起来。他在画展上看到毛主席儿子毛岸青和儿媳邵华书写的展名,浏览各界人士的留言,在每一幅画作前揣摩思索,于是,一种创作的冲动在流连忘返中悄然产生。距离他少年那幅毛主席画像时隔30年,他的艺术冲动和思想追求同时激动着他的心灵。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的画界挚友、著名美术评论家张晓军先生一直在热诚地鼓励和引导他,肯定他的构思、立意和画法,这给了他推波助澜的动力。与其说30年后他是重操旧业,不如说他是在少年画毛主席像的原始基础上经过多年其他题材绘画的磨练,终于走上了一条毛泽东肖像画的新探索新追求之路。而且,他对毛泽东素有的敬仰已经进入虔诚的层面。我们品读他的这种虔诚,既是艺术的又是思想的,表现了一个画家绝无急功近利的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