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文丛》第1册,第187至193页;文章原载《美术》1979年第5期。
[21] 《文丛》第1册,第194至197页;文章原载《美术》1980年第10期。
[22] 《文丛》第1册,第207至208页;文章原载《文艺研究》1983年第3期。
[23] 《文丛》第4册,第36至64页。
[24] 这里所谓的“社会现实主义”指日丹诺夫主义意义上的社会现实主义,提倡表现社会主义典范的题材与艺术。近年来的论著(比如前注〈亚洲现实主义艺术〉)多用“社会现实主义”一词来指涉日丹诺夫主义式的社会现实主义,使之与其他形式的关注社会的艺术区别开来。
[25] 收录于1982年的蔡仪文集;转引自章启群《百年中国美学史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4至223页。
[26] 《文丛》第3册,第220至221页。
[27] 《文丛》第1册,第188至189页。
[28] 《文丛》第1册,第193页。
[29] 梅耶·夏皮罗〈风格〉,收录于A·L·库洛尔伯编著《今日的人类学》,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53年版;转载莫里斯·菲利普逊编著《今日的美学》,纽约世界出版社1961年版,第83页。[Meyer Schapiro, Style, in A. L. Kroeber (ed), Anthropology Toda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3, reprinted in Morris Philipson (ed), Aesthetics Today, New York: World Publishing, 1961, p 83.]
[30] 梅耶·夏皮罗,同上,第113页。
[31] 关于 20世纪后期西方研讨艺术史的各种思路,以下著作有甚为精当的概述:弗农·海德·麦诺《艺术史之史》,新泽西州英格伍德克里夫普兰蒂斯霍尔1994年版。[Vernon Hyde Minor, Art History’s Hist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94]
[32] 宗白华《美学散步》, 转引自林同华《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11页。
[33] 邓以蜇曾经在稻田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留学,1923年于31岁时受聘担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本文关于邓以蜇的讨论参考以下著作:王有亮《‘现代性’语境中的邓以蜇美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年版。
[34] 关于邓以蜇所罗列的艺术概念,详见王有亮,前揭书,第14页。“气韵生动”有多种英译,如 “rhythmic vitality” (Giles)、“spiritual element, life’s motion” (Hirth)、“spiritual tone and life-movement” (Waley)、“spirit resonance (or vibration of vitality), life movement” (Sirén)、 “animation through spirit consonance” (Soper)、“that through a vitalizing spirit, a painting should possess the movement of life” (Sakanishi)等等,列于邵宏〈‘美术’入华与英译‘六法’〉一文,见《〈第二届深圳水墨论坛·国际视野中的中国艺术〉文集》,第 9至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