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的风景画以写生为基础,以意境为核心,以四个方面的追求构成了他的艺术面貌,这就是人民的感情;泥土的气息;传统的特色;现代西方绘画的形式法则。
1979年,《吴冠中绘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受到国内美术界的极大关注,李可染、张仃这些力倡写生的艺术大家都给予了极高评价。张仃在《文艺研究》撰文,称吴冠中的油画,是“民族化”的油画;吴冠中的中国画,是“现代化”了的中国画。张仃敏锐地注意到吴冠中的中国画经过了认真的油画写生,对于表现对象已经十分熟悉,“成竹在胸”,而后用中国工具表现而已。可以说,张仃比较早地从吴冠中的创作中注意到了中国画的“现代化”问题。
但是对吴冠中来说,写生只是手段。在写生中观察并提炼自然中的“形式”,也不是吴冠中的目的。将吴冠中视为一个只重形式的画家,就无法理解他的作品在不同的国度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观众中为什么能深深地打动人的心灵。正如吴冠中所说,一方面他认为“缺乏形式感的画家,一如没有武器的战士。”另一方面,他爱上形式美是通过了意境美的桥梁,并在形式美中发现了意境美的心脏。他之所以在写生时像李可染一样,“东寻西找”,不断挪动观察的位置,将不同的景象“移花接木”,其目的正是“写意”,这里的“写意”,一方面是写“胸中意气”,即对自然的强烈感受,另一方面也是写吴冠中最为重视的“意境”——即艺术家内在的情感与自然美的互动相生所产生的新的审美境界。
评论家刘骁纯将吴冠中与林风眠的艺术探索称之为“林吴系统”,这是从唐代张彦远《历史名画记》中获得的美术史视角,即论画者当先辩画之源流,未知画之南北,不可论画。
“林风眠与吴冠中可以视为一个水墨系统,权可称为"林吴系统",它的最大特征是由西方近现代写意型艺术入手追求中西融合。
这里所谓的写意,指的是一种艺术类型或形态,而不限于中国的写意文人画。在中外美术史上,写意艺术的逻辑前导是传神艺术,即为山水、花鸟、人物传神写照的艺术。相对而言,传神艺术将客体风神置于前台,而写意艺术则将主体风神置于前台;色点线面体在传神艺术中主要是塑造物象的手段,而在写意艺术中则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审美内涵,并在相当程度上成为艺术家真抒胸臆的手段。写意艺术在自我肯定中包含着自我否定,它最终为现代抽象艺术开辟了道路。”
林风眠和吴冠中先后留学法国,但他们的最终取向既不同于徐悲鸿(古典写实),也不同于赵无极(现代抽象),他们都被印象、后印象、野兽、表现、立体主义等近现代写意型艺术深深地攫住了灵魂。[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