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吴冠中对于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所做的贡献,不能不说到他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对于“形式美”与“抽象美”的研究与大力提倡,通过对于这一理论的身体力行,吴冠中接续了由林风眠开创的20世纪中国水墨画的现代性的历史,为中国美术在20世纪80年代的向现代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这段历史,1994年,美术理论家王宏建与袁宝林在他们合著的《美术概论》中指出,70年代末在中国要对艺术自身价值进行探讨还是相当困难的,但是,对于人体美与形式美的理论探讨却是由吴冠中提出的,“几乎所有关于中国当代美术的专著都指出这位著名艺术家在中国现代艺术的开拓与挺进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不妨借用郭沫若在1976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那篇著名的发言《科学的春天》,将吴冠中称为“春天的使者”。
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画革新的开拓者,还在20世纪初,林风眠就注意到中国画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失落,作为一位艺术家,他将这一现象与中国画的形式问题自然地联系起来。在《东西艺术之前途》一文中,他指出:“西方艺术,形式上构成倾向于客观一方面,常常因为形式之过于发达,而缺少情绪之表现……东方艺术,形式上之构成,倾向于主观的一面,常常因为形式过于不发达,反而不能表达情绪上之所需求,把艺术陷于无聊时消遣的戏笔,因此竟使艺术在社会上失去相当的地位(如中国现代)。”[1]
林风眠敏锐地指出,艺术家要表达出与时代气息相呼应的情绪,必须从形式入手。这正是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的切入点,从印象派开始,现代主义艺术诸流派正是通过艺术形式的革命,达到对现代社会敏感的表现。在20世纪初,林风眠还没有明确提出材料与媒介的概念,但他本人的实验,却不再拘泥于中国水墨传统而取中西融合的道路,在艺术形式上(如构图、用笔、色彩等方面)都采用了与传统中国画不同的方式。可以说林风眠的艺术思想和实践对20世纪后期中国现代水墨的发展具有先驱性的深远意义。在20世纪后期现代水墨画的发展史上,吴冠中在形式方面的革新与倡导,正是对林风眠所开拓的中国画革新之路的延伸。吴冠中强调绘画的形式美和抽象美,实则是让形式服从内心表达的自由,意在具象与抽象之间,趣在写形与抒情之际,形态抽象化而格调东方化。对中国美术史卓有研究的高居翰先生认为吴冠中的绘画“充满了最能集中反映本世纪中国艺术面貌的各种特点,即东西方艺术的汇合与杂交。”
吴冠中对于艺术中的形式美与抽象美的认识,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形式美与抽象美的普遍性,“无论东方和西方,无论在什么社会制度中,总有许多艺术工作者忠诚地表现了自己真情实感,这永远是推进人类文化发展的主流。”[2] “要在客观物象中分析构成其美的因素,将这些形、色、虚实、节奏等等因素抽出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这就是抽象美的探索。”[3] “抽象美在我国的传统艺术中,在建筑、雕刻、绘画及工艺等各个造型艺术领域起着普遍的、巨大的和深远的作用。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抽象美,抽象美应是造型艺术中科学研究的对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