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顺着艺术史内在的逻辑,现代主义的根基已存在于人们的心里结构当中,在中国由于没有经历过现代主义的洗礼也就是中国没有真正的形式主义,艺术家运用表面意会的西方现代主义理论其本质还是受中国传统视觉思维——文人画传统的影响。用这样的基础做当代艺术只能是不堪如目,所以中国的当代艺术不仅“无聊”而且“丑陋”。
二、艺术作品的表现力
表现力是表现性绘画的生命,从表现主义到抽象表现主义再到新表现主义绘画,我们能够看到由笔触痕迹如何组织成有生机的画面整体。哪怕是波洛克的滴洒方法交织出的点线依然被一种阻挡不住的情感力量贯穿着。所以那些滴洒的颜料已超离它的物质性而进入艺术家的精神性。虽然我们得到一个视觉的结果,但作品揭示的却是它整个被制作过程所容纳的艺术家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
表现力是需要训练的,尤其是学院教学,表现力的训练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由于受到多年僵化的全因素或结构素描的影响,学生的手脚与精神早已被禁锢起来加上教师的漫无目的的教学和学生的“感觉式”学习,使教学过程变成了遮蔽艺术的烟幕。当学生画完石膏画人体,人体作为基础从大学本科画到研究生毕业似乎永远要打人体的基础,但仔细想想人体课到底让学生学到了什么。是否画好人体基础就练好了,就真正的会创作了。或许结实的人体是古典绘画的基础亦或现实主义绘画的基础,但却不是现代主义绘画的基础,现代主义的基础准确的说是设计原理,也就是对形式语言的研究。而且结实的人体也不是表现性绘画的基础,表现性绘画的基础是对情感的培养和训练用笔的表现力。
或许包豪斯的教学才是我们应该借鉴的方式。在这里,我重点提到伊顿关于表现性形态的教学,伊顿是一个虔诚的拜火教信徒,他以其独特的个性介入教学做过很多有意义的尝试,他的那本《设计与形态》是具有启发意义的基础教学文本。在关于表现力的培养方面他这样写到“为了在线条和形态上充分表现出人的自然情感,首先就必须解放艺术家自身,他的手臂、手、手指,最后(而不是作用最小)整个身体都沉浸在这种感情中。投入这样的练习需要两方面的能力——既要集中精力,同时又要在精神上非常放松。如果学生不进行呼吸,集中精神和放松的准备练习的话,特别是所谓的细致的观察,活跃的思维,审慎的表现都应让位于内心的感受体验,这还包括对别人的启发诱导做好接受的准备。做画的人必须等待,直到他感到一种创作的冲动,到了他产生情感的那一刻,他所要创造的东西便会几乎是自动地表达,呈现出来。因而,这样的创作无须添加或删减,也不要对那些显得有断离的地方加以修饰,任何以这样的方式创作出来的作品都会以他们那自由即兴的布局吸引着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