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最早接到这个策划案的时候,我就为这个展览的丰富内容而激动不已。我也特别欣赏这个展览分成6个部分的结构,在我的经验中要办好一个展览需要两方面的投入:1.如何有办法,有资金从公家和私人收藏那里借到作品;2.如何有一个很好的展览主题和结构。我深知用展览的方式来驾驭一部美国艺术史的挑战性`艰巨性`甚至危险性,但是以Susan Davidson女士为首的古根海姆的策展团队,也包括今天在座的许多美国学者的支持,所以这个展览就丰富的,实际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我们感激不尽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艺术界持续最久的也是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是西方艺术或者说以美国代表的西方艺术如何从现代转向后现代。后现代这个概念包括思想、文学、艺术等内容,存在于非常复杂的一个时代里。说到底,他就是一个在精神文化层面上的社会实践思潮。在视觉领域,我们也看到美国艺术最快也最鲜明地体现了后现代艺术,所以,中国的艺术家和评论家以及艺术学者,都非常感兴趣去观察去了解它们。我们也知道,后现代有一个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后现代这个概念随着全球化的蔓延,已在西方和中国引起很大的挑战。美国的艺术,是怎样经历了从现代到后现代过程,我们在看作品时难以看清,也不能从中读出感情。我自己从这个展览中看出了一些门道,或者说开阔了我的眼界。能够把它看懂了,对我们的学术界会有相当大的帮助。
第一件作品就是托马斯.哈特.本顿的《美国史诗》,一共是5件作品,分别是《斧头子》《种植》《工业》《奴隶》《宗教》,他们汇合成一个系列。另一件作品是马修·巴宁的《悬丝》,悬挂的5个单元,是一件数码录像作品。一个是绘画,5件作品展开的,就像展开艺术的夜宴,随着时间的流转去记忆;而另外一件马修·巴宁的作品是一个结构,悬挂起来的5个面的结构。5件作品从绘画到多媒体数码,从悬挂着欣赏绘画的方式到仰着头去看一个录像,本身这个作品就完成一次过程,也是马修.巴宁在20世纪最著名的作品。我一直在思考,第一个方面,他们身处在一个现代社会的时期和一个后现代社会时期,他们在技术,观念和现实的关系;第二个方面,他们的语言`技法和反映出来的社会文化心理。我想这两者都能有些探讨。
在20世纪20年代,当欧洲的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都进入美国的时候,本顿不去追寻这种东西,他用一种经过转换的批判性作为他的作品,批判性就是他的作品的重要性,这种批判也可以称为现代性批判。西方现代主义给我们的启发,一方面有很多形式上的变化,另一方面保留了对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的精神。本顿试图找回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创造的伟大艺术的证据,他甚至想恢复古典主义艺术这种绘画的技法。所以他的批判性和现实有关,他的手法有点象征写实主义。他的作品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美国现代主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