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画院的发展
南唐(937-975年)画院的发展,已近五代晚期。中主李璟也在宫廷设立翰林图画院,吸引各地画家来到南唐。著名的画家有曹仲玄、周文矩、顾闳中、王齐翰、董源、卫贤、高太冲、朱澄等。
曹仲玄的宗教画,别创细密风格,有别于当时流行的吴道子的传统疏体,被认为江南第一。仕女画家周文矩,继承唐代周昉的风格,表现贵族女性生活状态具体又细致。现存的《宫中图卷》是其《唐宫春晓图卷》的摩本,描绘了宫女们的日常生活,及其精神情态。他还给南唐后主李煜画过多种肖像,现存《重屏会奕图》,就是李璟和他几个弟兄的肖像,南面挟策正坐者,即南唐中主李璟,其余为他的三个兄弟,四人各具神采,不失为一幅珍贵的历史肖像画。周文矩画人物衣纹,常作战笔,由后主李煜书法演变而来。李煜曾令周文矩画《南庄图》,“写尽山川气象,亭台景物,精思详备,殆为绝格。”
南唐人物画家王齐翰的《勘书图》(又名《挖耳图》),画一古代学者,勘校书籍间歇,稍事休息挖耳的瞬间情景——屏风前的几案上罗列着群书,勘书人来到茶几就座,有一侍者正在转过屏风送茶来。画家对描绘对象的观察细致入微,可谓“曲尽形神”,人物脚趾的动作同挖耳的神情相互应,顿使画面意趣横生。此画现存南京大学,画面生动异常。1979年,我南下作艺术考察,曾仔细研读其原件与临本,原画后面附有历代名家与藏家的题跋,居然装成了一轴长卷,记载人们对画家与作品的普遍叹服与高度评价。王齐翰又善画猿獐,名闻遐迩。
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更是一件闪耀着艺术光华的杰作。顾于南唐中主李璟时任翰林待诏。后主李煜曾派他与周文矩、高太冲夜间窥探韩熙载,画家以目识心记,画就韩氏夜宴乐舞的情景。据《南唐书》载:韩熙载原是北方贵族,在京洛一带久负盛名,因避战乱来南唐,起初,并没受到重用,感到失望而沉郁。等到李煜想授他为相时,他却看到“世事日非”,为“避国家入相之命”,故以声色自乐来掩人耳目,以求避免卷入政治漩涡。他说:“中原常虎视于此,一旦真主出,江南弃巾不暇,吾不能为千古笑端。”据说李煜曾将此图拿给韩熙载看,希图他改变生活方式,不想“熙载视之安然”。《韩熙载夜宴图》第一段为主客一起听教坊司李嘉明的妹妹弹琵琶;第二段画主人击鼓,当时名伎王屋山舞六么。第三段描绘宴终客散,韩与诸女伎调笑谈情……无论造型、用笔、设色、构图、立意,还是人物内心刻画,精神表现,在中国画史上都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瑰宝。
赵干,是画院的画学生,其《江行初雪图》,写水天浩淼,行旅在岸,渔人在水,捕鱼劳作,一片繁忙的景象,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更多艺术类高考信息北京大成艺考教育中心--美术高考网会第一时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