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画史上,笔法、墨法早已提出过。至于用水,古代画家虽然在论画法时,曾提到过,但没有把用水提到“法”的高度来论述。近代唯有黄宾虹在论画时,提到了“水法”。黄宾虹画山水画,用水有独到功夫和技巧。他认为“水墨神活”很要紧。用笔要用水,用墨要用水。墨和水的关系,就像笔和墨的关系一样,是十分亲密的。水在生宣纸上的变化是极丰富的,渗化开来的水迹不但宽窄不同,水渍毛边的样子也完全不同的。水墨的变化更是气象万千,很难用语言表达的。总之,没有水就不成其水墨画。下面笔者就“水法”在中国水墨人物画中的应用与影响谈谈个人的看法。
在水墨人物画出现以前,人物画都以线描为主。中国人物画线描的技法,随着历史的进程和书法、绘画的发展,其表现力也在不断地丰富提高,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形式。
“水法”在写意人物画中,特别是在用线的表现上有所突破,当从宋代梁楷写意人物画开始,至元、明、清水墨画的高度发展达到历史高峰。
南宋的梁楷吸收了唐、五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写意人物技法,大胆冲破传统形式的束缚,开辟了人物画的新途径。他以简练的笔墨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与特征,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的《泼墨仙人》、《六祖撕经图》等,都是我国传统写意人物画的代表作。梁楷的泼墨画法,放弃了历来工整线条为主的描绘方式,而用粗阔的笔势和有浓有淡的水墨,不多几笔刷出了衣服折叠的形态,真是一种奇特的表现方法。他把笔、墨、水结合得极妙。
文人画从宋代开始,到元、明、清的流行。山水花鸟形成了绘画的主流,著名的山水花鸟画家甚多,成就突出的以明代徐渭为最。他以花鸟画为主,但偶尔也画人物。徐渭用笔豪纵大胆泼墨淋漓,墨法、水法用得极高。徐渭不但丰富了花鸟画的优秀传统,而且他在笔法、墨法、水法方面的创举,对现代人物画亦有影响。在明、清两代画家中出现了一些主张革新的画家,如陈老莲、任伯年、石涛、八大山人等。在水墨技法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由于水与墨的大量运用,技法的丰富多样,使画面有了千变万化的水墨趣味和高度的形式美。但是,笔墨的规范是中国传统绘画发展阶段的产物。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是文人画家对于笔墨的运用,只是把笔用到了最高境界,但是并没有把墨与水做到最好,还有它的历史局限性。
浙派水墨画的崛起和对传统绘画的拓宽以及对“水法”的提出和总结,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水墨画的理论。代表人物有黄宾虹、王伯敏、方增先、刘国辉、吴山明等。黄宾虹是近代杰出的大画家,他在论画时提出了“水法”,在对学生授课时,也谈到了“水法”,但他还没来得及详述其法便已去世了。后来,王伯敏教授在论黄宾虹的笔墨技法时也谈到了“水法”,其后,才引起绘画界的高度重视。许多画家把“水法”作为一种法叫开了。关于“水法”,王伯敏归结为六法:即水调墨、水带墨、水破墨、渍水、泼水、铺水。在渍水法中,尚有清水渍、墨水渍、醋水渍、矾水渍、粉水渍、豆浆水渍之分。黄宾虹在作画时用水,主要有这样三个作用,即“润含春雨、接气生韵、统一画面等”。石涛论作画有“三胜”、“一变于水、二运于墨、三受于象”、“水不变不醒”。齐白石自称“白石用水五十年,未能得其妙”。《刘海粟论类辑辍要》中说:“水的用处极多,要善于变化。首先它可以调节虚实关系,在山水画中的山山之间、山树之间、树树之间以及烟霞雾霭之间,不宜画太满、太实、太清楚,要留下一些供人想象的空白,有了水,各部之间气脉才能联成一体,那些含糊的地方,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其幻交迭;笔墨有尽,妙境无穷;苍茫迷离,难以名状。可见对水的应用不能马马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