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士大夫画家中的卓越代表--李公麟
李公麟(1049—1106)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画家中的卓越代表。字伯时,安徽舒城人,神宗熙宁三年登进士第,哲宗元祐年间先后任中书门下删定官、御史台检法和朝奉郎等。晚年退休,归隐家乡龙眠山庄,自号龙眠居士。精文学,善鉴别古器物,尤精书画。李公麟登仕至逝世之际,正是北宋政局发生激烈变化之时,但他与新党的王安石和旧党的苏轼、王诜、米芾等都有较密切的交往。画过王安石像(《定林萧散图》),也创作了描绘王诜、苏轼等等聚会的《西园雅集图》。他“仕官居京十年不游权贵之门”、“从仕三十余年,未尝一日忘山林”,由此约略可见他并未卷入党争的漩涡。
李公麟绘画上表现范围的广阔是历史上文人画家少有的。道释人物、鞍马、宫室、山水、花鸟无所不能,且精于临摹古画。画人物“能分别状貌,使人望而知其廊庙馆阁、山林草野、闾阎藏获、台舆皂隶,至于动作态度、颦伸俯仰、大小美恶……尊卑贵贱,咸有区别”。他注重对描绘对象的观察研究,画骐骥院御马,每过太仆廨舍,对御马“必终日纵观。至不暇与客语”。注重吸取前人之长而加以创造,“集众所善以为已有。更自立意,专为一家。若不蹈袭前人,而实阳法其要”。注重内容生动突出的表现,“大抵公麟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他的成就可从下列作品中反映出来。
《五马图》描绘皇家驷监和左骐骥院的五匹骏马及牵马的奚官或圉人。骏马或静止或缓步徐行,都能感到战马的神骏;人物形象对不同民族身分和神情上的特征,表现的洗练精确而细致。
《临韦偃牧放图》体现了临摹古代绘画的高超水平。李公麟长于画马,据文献记载曾临韩干《天马图》,又多次绘御马,表现出在一个孱弱的政权下,对尚武精神的提倡和政权安危的关心。
《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图》(免胄图)表现唐朝名将郭子仪在回纥侵扰中以单骑退兵的历史故事,塑造了在铺天盖地箭拔弩张的回纥兵阵前,从容镇定身着儒服的郭子仪形象。这种不战而屈敌之兵,是中华民族传统军事思想的精髓。联系作者还曾画过《昭君出塞》、《蔡琰还汉》、《李广射胡儿马》等历史画,可见他对当时宋、辽、西夏关系紧张下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维摩诘像》,维摩诘的形象是士大夫形象的写照,自顾恺之以来,成为宗教绘画的常用题材。那种“隐几忘言之状,清羸示病之容”,那种淡泊、宁静,人格独立,才华深潜的文人形象,曾是古代士人的楷模。李公麟曾画过不少佛教题材作品,皆有不同程度的创造,如《华严经变相图》的丰富构图,《观自在菩萨像》等,注重内心的刻划,是他绘画艺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圣贤图》(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今存石刻本),代表李公麟关注儒家经史及人物画的水平。
《龙眠山庄图》(传)以长卷形式描绘庄园十六处,其山石林泉之美和主客间悠然自在,流露出画家对林泉高致的向往。
李公麟对作品主题的挖掘和内容的表现有深刻的见解,画《归去来辞》集中刻划体现陶渊明高洁情操的“临清流而赋诗”的意态;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意,着重揭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患情怀。
李公麟发展了白描,用富有表现力的线描构成朴素优美的艺术形象。白描具有单纯洗练朴素自然的效果,对白描成为独具一格的传统绘画样式的形成和提高,李公麟有着重大贡献。它同西方绘画的素描一样,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