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中的玉器介绍
玉兽形玦
玉龙
红山文化是黄帝族大本营文化,它以长城、燕山为重心的涿鹿桑干河流域和西辽河流域作为繁衍地区,它所出土的典型玉器距今约在5800——4800年间。
造型上不以博大取胜,而以精巧见长。可谓举一毛端建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辽河流域以动物
形象为主的佩饰群,独树一帜,故其
艺术品也最多,其种类有地上爬的,天上飞的,水中游的,幻想与想象中的,如玉云佩、玉龟、玉豕、玉鴞、玉鱼、玉蚕、玉鸟、玉马、猪龙、猪头饰等,均以简练的琢磨手法,对各种动物形象进行特殊的
艺术概括,以神似和准确的对称感显现出艺术魅力,静态中充满活力。
玉龙,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多处发现,其中尤以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龙最为著名。这件玉龙高26厘米,体形蜷曲,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前角圆而起棱,眼眉细长上翘,若一双凤眼炯炯有神,颈脊长鬣向斜上方飘起,意态昂扬,龙背钻有对穿的小孔。由于这件玉龙吻长,又与红山文化常见的猪龙接近,故有人认为龙头由猪演变而来,并与原始农业、饲养业有关。红山“C”形玉龙,对后世影响甚大,堪称殷商玉龙之鼻祖。是迄今所见我国年代最早造型最美的一件玉龙,这种由猪与蛇组合抽象而成的龙,显然不同于一般的玉雕动物,它定然蕴涵着华夏龙凤文化的最初基因。龙身卷曲富有弹性动感,凝聚着力量;躯体光洁无纹,头部精雕细琢的艺术处理,更能突出主体精神风貌。
此外,玉箍形器、勾云形器、玉勾刀、猪龙及各种几何形、动物形象玉饰——如那些展翅欲飞的鸟、昂头伸足的龟、目不转睛的鸮、长鸣不已的蝉等,都
制作的惟妙惟肖,静中寓着动感,显示了远古玉匠的非凡创造能力。
勾云形佩,图案简洁疏朗,做工精细,阳线和斜面棱线琢磨规整,有的棱线触之有感,视之不见,技艺娴熟;马蹄形玉箍器,因出土时横置于头骨下,可知此物确为玉冠无疑。若双孔穿上笄(ji)簪,扣在头上,确可当冠,它应该是部落高级首领的冠冕。
玉蚕,北方古族在游牧之外,养蚕是唯一的农作物,即能食用,又能纺织,衣食用两全,故人死之后,含蚕在口,乃子孙希望其丰衣足食之意;至于后世演化为“汉蝉”,则别有寓意了,大概是愿死者来世能如蝉卵一样在地下蛰伏几年再生吧。
中国红山文化琢玉技术上已具有丰富的经验,由于工具的制约,迫使人们制作玉器时,尽量因材施艺,利用玉料的自然形态,以减少不必要的琢磨,虽多数通体光素无纹,却能把握住器物造型的特点,仅寥寥数刀,稍施意匠,即把器物刻划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它强烈的表现力,清楚的结构和真率单纯的技艺,却正是
中国艺术在长期发展与演变过程中至今已经失落掉的东西。不管在欧洲还是在亚洲,后世人们所拼命追求的那些美学法则——或“忠实于自然”或“追求美之理想”,它们都不曾打扰过部落工匠的心灵。在这方面只有汉代霍去病墓前的石雕堪称继承了它的余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