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中晚期最具有影响的画家是活跃于江浙一带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江苏常熟人。本姓陆名坚,为永嘉黄公收继,而改姓名。中年为吏因事入狱,出狱后活动于江浙等地,为全真教徒。50岁后,放浪江湖,以诗酒自娱“坐看鸟争林”。曾经寓居筲箕泉、卖卜松江县,通音律,长词曲,擅画山水,有水墨及浅绛各种形式。画千岩万壑,愈出愈奇。《富春山居图》描绘浙江富阳一带富春山的景色,平沙逶迤,丘壑奔腾,经营7年始成,成为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当时,黄公望曾在富春江边“构一堂于其间,每于春秋时焚香煮茗,游焉息焉。”“当晨岚夕照,月色当窗,或登眺,或凭栏,不知身世在尘寰矣。”几百年来,《富春山居图》风光依旧,神采焕然,此图为历代山水画家引为范本,800年间,辗转流传,可写一部传奇,后来,此图一分为二,卷首部分现藏西湖浙江博物馆,其余大部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其它作品尚有《九峰雪霁》,意境深远。《快雪时晴》、《天池石壁》等图,笔墨松秀。著有《画山水诀》。
王蒙(?—1385)字叔明,湖州人,赵孟頫外孙,元末曾作小官,后隐居黄鹤山(山在余杭),自号黄鹤山樵。花竹呼翠羽,心随云出岫。明初任泰安知州,面泰山而作画,其《岱宗密雪图》,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意境旷远。后因胡惟庸案被诛连,死于狱。
他从小受舅父赵孟頫影响,长与黄公望和倪瓒往来,画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但运笔和写景富有层次变化,章法周密,景色郁然深秀;然而,尽管密满,而不闷塞,是其风格的显著特点。此外,王蒙尚能画人物,是元四家中较有功力的一个。倪瓒称其“叔明笔力能抗鼎,五百年来无此君。”有《春山读书》、《青卞隐居》、《夏日山居》、《葛稚川移居图》等传世。
倪瓒(1301—1374)。字泰宇、元镇,号云林,另有别号27个之多。元末江苏无锡地。”区大富,为浙西三士之一(另外2士是钱选、顾瑛)。全真教徒。早年生活安逸,“闭门读史书,出门求友生。”晚年参禅学道,欲摆脱世事干扰,农民起义爆发后他疏散家产逃到太湖,所画水墨山水荒寒萧索,近景平坡,中景平湖,远景山峦,章法极简,笔墨无繁,而意境幽邃,别具空疏之美。以致“江南人家以有无(倪画)为清浊。”有《渔庄秋霁》、《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传世,亦善竹石枯木。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兴人。元末“辟处穷居,寡营敛迹,孑立独行,谢绝世事”。中年一度杜门隐居,家贫寒,卖卜为生。性情孤峭,亦僧亦道,儒为本,道为用,以示超脱。善画山水梅竹,吸收巨然皴法表现山水苍茫气象,以画渔父题材最多,常题歌于其上,抒写情怀。吴镇虽穷而不以画媚世,其作品即是他孤高隐逸思想的反映。《松泉图》虽没画人,只画一苍老枯树于其上,飞泉乱树隐现于迷雾之中,却俨然似有一种高士傲岸的气度从枯树的意象中表达出来。
他与黄公望同学董源、巨然,吴镇尚沉郁,黄贵萧散,两家神趣不同,而各尽其妙。吴镇山水别开生面,当时虽不被人看重,但吴自信:“20年后不复尔。”果如其言,不到20年,人们就喜爱上其山水的苍苍莽莽有林下之风,气韵生动的作品了。清代吴历评吴镇的山水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浑然天成,无墨齐备。”水墨氤氲,使吴镇之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现存作品有《双桧图》、《嘉禾八景图》、《水村图》、《渔父图》、《洞庭渔隐图》、《芦花寒雁图》等。
“四家”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王蒙写黄鹤山,倪瓒画太湖,黄公望在虞山、三泖、富春山领略胜概,遇佳山水随笔摩记。他们在作品中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面貌。(如黄公望之浑厚,倪瓒之疏淡)。但他们的题材比较狭窄,思想情调多流于伤感、淡泊、独寂,落寞,反映了时代的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