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一带,自五代、宋、元以来就是经济文化活跃的地区,明初苏州地区就有刘珏、杜琼、马琬等兼擅诗文书画的文人,在绘画上追踪宋元画家的风格。明中叶以后,以沈周为代表的苏州地区的画家逐渐取代宫廷绘画和浙派的地位。实际上,所谓吴派还包括了活跃在南京、浙江等地的一批文人画家。至于明末,吴派益盛,名家辈出,不可指数,实有独步中原之势,而董其昌陈继儒,继沈周、文征明而起,足称此派画家之中坚。其画初学子久,后集宋元诸家之长,作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充足,独步当时。陈继儒,号眉公,与董同时同郡,作山水气韵空远,虽草草泼墨,亦苍老秀逸,世称沈文董陈,为明季吴派四大家。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江苏长洲人,出生于书画世家。自幼在文学艺术方面受到家庭及亲朋的熏陶。沈周在绘画诗文和书法方面都有相当的造诣,山水画主要追踪元代画家。作品具有真切的感受和较高的思想境界,在当时产生一定的影响,成为吴派的首领。在诗文方面,沈周与文征明、唐寅等人在明代文学复古运动逆流中独树一帜,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绘画代表作品:《庐山高图》、《东庄图》、《三桧图》、《烟江迭嶂图》、《卧游册》等。
文征明(1470-1559年),名璧,字征明,江苏长洲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一生过着闲适的明哲保身的乡绅生活。文征明随沈周学画,笔墨风格方面得益较多,作品缺乏创造性,是继沈周之后影响较大的画家。代表作品:《春深高树图》、《真赏斋图》、《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寒原宿莽图》等。《真赏斋图》,纸本、浅设色、花堂湖石之外、修竹苍松、高梧古桧、甚得幽致、为其八十八岁所作。
唐寅(1470-1523年),字子畏,又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出身于小商人家庭,自幼聪颖,受到苏州一带文人的赞赏,在科举考试受挫之后,长期在苏州从事诗文书画创作。唐寅曾随画家周臣学画,周臣继承南宋绘画传统,擅长山水人物,属院体派。唐寅山水画与文、沈在风格上不尽相同,但同样充满文人隐士的趣味,在题画诗中明显地带有愤世不平的情绪。他还擅长人物仕女及花鸟画,是个具有多方面艺术修养的画家。作品:《江南农事图》、《山路松声图》、《枯槎鸜鹆(quyu八哥鸟)图》、《秋风纨扇图》等。
仇英(1506-1556年),字实父,号十洲,系民间画工出身,周臣发现了仇英的绘画才能,收为门徒,成长为著名画家,并在文人士夫阶层获得了声誉。他兼擅山水,人物,同时既能临摹古代各家,又能创作,作品具有细腻工致,繁华富丽的特点。作品:《剑阁图》、《夜宴桃李园》、《玉洞仙源图》等。
吴派代表画家虽然山水画意境的创造上,在笔墨上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题材的狭窄、思想的贫乏单调成为他们的致命的弱点。至万历崇祯年间,吴派画家更以笔墨风格的偏爱分成派系,导致绘画上过分重视形式而无视其他的倾向。突出的代表是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松江人,他身历明末万历至崇祯四朝,官至礼部尚书,在书画方面都是深有影响的人物,他最有代表性的绘画理论是继承莫是龙的“南北宗”论:“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郭忠恕、董、巨、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董其昌等等(还有陈继儒)以佛教分南北宗的理论推展至绘画史的发展,并以“南北宗”论解释古代绘画的发展史,而且藉推崇南宗贬低北宗,难免牵强附会。提倡复古主义,藉以抬高文人画地位,导致因袭模仿之风大盛,影响了明末清初绘画的发展,产生了不小影响,也是事实。然而,这种藉猫说虎的分析观照法,也不失为一种思路。它在疏理中国画学史以及流派的划分方面,不失为一个创举。文人画地位的高涨,来自自身价值,单凭依靠什么人的“抬高”是无济于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