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的佛教雕塑
云冈石窟沿山西大同武州山南麓,自东向西绵延一公里,有洞43窟。北齐郦道元见到的云冈石窟寺,在其《水经注·漯水》这样描写:“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足见其盛状。云冈佛雕规模宏伟,从石壁上雕出的那些14-18米的硕大无朋的佛像有7尊之多。且每一尊都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审美风尚——气韵生动,注重传神。除了庞大的体积,雄伟而健康的形象产生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力外,更给人以生命力异常充沛的感觉。每个洞窟壁面布满千万小龛、造像及各种装饰,雕饰华美,意匠丰富。这些佛像,都表现出一种温和恬静含蓄而亲切的笑容。这种微笑,在其神情与冥想中深蕴着对人世的关怀,比之那个西方蒙娜丽萨的微笑,更具有旷世的魅力。
龙门石窟的雕塑,位于洛阳南横穿伊阙的伊水两岸山崖上,石窟始凿于公元500年之前,此时即在北魏拓跋氏由平城迁都洛阳之后。龙门在南北朝造像最盛的时期当在北魏晚期,即公元500-540年。龙门的北魏石窟有宾阳洞、莲花洞、古阳洞等八个较大的窟和另外四个小窟,其中宾阳洞的建制形式和体例是北魏石窟的重要代表。其佛像和菩萨像因头部比例的加大,显得厚重庄严,继承了云冈冕服式佛像的特点。古阳洞菩萨与壁龛中浮雕秀骨清像的优美,莲花洞的拱门火焰浮雕和窟顶莲花以及各种龛楣装饰,都显示了地方与时代的不同特征。
此外,河南巩县石窟、辽宁义县万佛峡,还有炳灵寺、麦积山、武威天梯山、酒泉文殊山都有南北朝佛教活动的记载或遗迹。炳灵寺的造像体形清秀,面形却方、宽且平,但神情刻画依然注重,一些佛像紧闭双目的处理,颇具艺术水准。麦积山因石质如敦煌的砾岩,不宜雕塑,窟内造像多为泥塑。其北朝末期的佛与菩萨,衣裙紧裹,衣摺为划出的凹线,所显现的体格之美,以及比丘们富有表情的姿态,都使人想起当时的绘画高手。
北齐时代,河北的响堂山、山西太原的天龙山等表现出北齐造像的新风格——表情柔和,脸形渐圆,衣摺繁复重叠而自然,衣服或薄而裹身,或半裸上身,筋肉的起伏变化轻微而清晰可见,身体匀称,比例合适,代表着北齐美术普遍的高水准。
更多艺术类高考信息北京大成艺考教育中心--美术高考网会第一时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