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鸡毛”般的零落和散乱,让人对学术的未来感到寒心和彻底地失望。
三,重建自我的价值标准
在凄风苦雨中惨烈地看着自己的人生航向在逆转,在寒风中守望那个遥远的理想让每个人都焦虑和失望。于是,一些人选择了重新开始选择自我的人生方向。
世界总是属于未来的,世界也总是有灿烂和阳光的一面。于是,人们开始抛弃阴霾和低沉,去选择自己的未来人生。
体制和机构的“铁幕”也是可以打破的。那便是在不断完善的机制和等待健全的体制下,小心地选择尝试性地改革探索。唾沫横飞,漫骂,争议,排斥,干扰和种种舆论等待着----
什么是光明和未来的前景?那些象灯塔一样指明着人生方向的就是未来。曾经的延安,曾经的宝塔是青年人的选择方向;那些共和国的旗帜下的鲜艳五星红旗,曾经是闪闪的红星;那些曾经照耀人们光明和前程的灯塔,是指路明灯----
于是,去追寻,去发现,去探索----在体制建构的制度下,是钢铁一样的纪律和严明的制度措施,是板块一样的坚实和步调一致的节奏,不能脱节不能拖沓,不能随意也不能任意调配,是严格的制度保障了学术“出席”和萎缩的学术“在场”。但是,纷争出现了,内讧出现了,权利意志和不可逆转的对制度分配不公的争议出现了------
在价值标准的确立和重建中,制度是钢性的保障。在对学术的重建中,存在着纷争与歧义甚至曲解。每个人各自的价值标准在转换,学术的身份也在改换角色。但是,岁月不饶人。
时光荏苒,岁月无情,在跨入新世纪后,“学术”再次迎来了它应有的曙光和未来。
四,时间的检验和学术的自为意识
学术是不死的旗帜。有学者说过“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在制度和机制逐步调整,在制度实现和期待完善中,“学术”以智者的身份重新占据了人们的视野和生命空间。
在反复的激荡和周期性的摇摆中,在习惯性的惰性和慵懒倦怠中,由于实施了制度保障,由于拥有了机制的支持,由于具有了铁一样的纪律实施,“学术”这位圣者重新获得了生命意义和价值。
学术的思考火焰重新被点燃,学术的生命激情再次获得释放。
但是,在愈来愈庞大的学术队伍面前,在日渐臃肿的机构面前,在竞争加剧和就业的压力下,人们再次面对学术的时候,又一次感到了尴尬。是在学术的道路上继续攀援?是继续徒步艰苦跋涉?还是选择拓展学术的领地,去获得更多的资源以利共享和再造?
在社会一体化的重组中,在日益全球化的趋势下,在日渐社会化的学术泛滥时期,“经典”的意义需要被再次重复,“高尚”与“崇高”的理想仍需要被举手宣誓,对“格调”重申需要再次被强化,对美好和“精致”的重新阐释需要再次被提起----美,是超越阶级,是超越制度,是超越理想和现实目标的一切。
在物质极大丰富和满足之后,在现实的衣食住行问题被解决和实现后,精神境界和理想层面的提倡,再次成为需要被提及和思考的问题。
理想,曾经引领物质匮乏年代人们饥渴的内心和灵魂,而在物质满足和极大丰富后,“学术”这位崇高的精神领袖,又将怎样引领物质丰富年代的人们,获得通往巴比塔圣途的通行证?这是每一个再一次选择了人生方向和学术理想的人们面对的两难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