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几乎可以用“萧条”两个字来概括清末民初中国画坛的景象,大部分的著名画家在辛亥革命前已经去世了,只有吴昌硕为代表的海派画家和后起者以及岭南派的“二高一陈”的出现,才使得中国画坛有了生气。身居北京的画家大多恪守着“四王”的衣钵,没有大的突破。接受了新思想和革命洗礼的艺术家,开始仿照西方的模式开办新学校,倡导“美术革命”,对古代绘画重新加以评定,贯穿本世纪的关于创新与保守的争论就此开始。
民国中后期绘画
1927年,由孙中山所创立的中华民国与封建军阀的争战基本结束,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第一次合作宣告破裂,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同一年,吴昌硕在上海去世,齐白石则在北京完成了他的“衰年变法”,中国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中国前期绘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处于半封闭的状态,所以这一个时期的中国画创作是在一种相对狭小的空间中进行的。处于美术的正统地位的是由延安革命美术传统、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徐悲鸿所[1]倡导的写实主义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中国模式的现实主义形式,但是由于上半世纪的美术发展的余波仍在,许多已有成就的老画家的艺术更加臻于成熟,一批新人也开始登上画坛。但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使得中国画的发展几乎陷于停顿。
相关图书信息
书 名: 中国绘画史
作 者:俞剑华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
ISBN: 9787564116026
开本: 16开
定价: 48.00元
内容简介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若从新石器时代用毛笔之类的工具绘制仰韶文化彩陶绘画算起,至少有5 000年的历史。而绘画史籍的出现则要晚得多。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被称为中国第一部较完备的绘画史。继其之后,有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邓椿《画继》,元·夏文彦《图绘宝鉴》,明·朱谋垔《画史会要》,清·徐沁《明画录》、张庚《国朝画征录》等等。以上史籍均为断代史,基本上传承张氏之方法,多记叙画家传记而兼论绘画理法及遗闻轶事之类。而真正以科学方法系统地研究我国传统绘画发展的历史,则是20世纪以来的事。最早的一部与中国绘画史有关的著作是1901年出版的曰·大村西崖的《东洋美术史》中所论及中国美术绘画部分,虽“失之太简”,却拉开了中国绘画史研究之序幕。1913年出版的日·中村不折、小鹿青云之《支那绘画小史》(中文版称《中国绘画史》,正中书局1937年版)当推为首部中国绘画史专著。1925年由翰墨缘美术院出版的陈师曾《中国绘画史》与192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原来都是出于教学之急需,依中村不折、小鹿青云之本,并有所增损,编译而成,本非个人著作。192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实为空前之巨著,议论透辟,叙述详尽,且包罗宏富,取材精审,纲举目张,条分缕析,可谓中国绘画通史之开山祖师”。
图书目录
凡例
第一章 上古时代之绘画
第二章 三代之绘画
第三章 秦朝之绘画
第四章 两汉之绘画
第五章 三国之绘画
第六章 晋朝之绘画
第七章 南北朝之绘画
第八章 隋朝之绘画
第九章 唐朝之绘画
第十章 五代之绘画
第十一章 宋朝之绘画
第十二章 元朝之绘画
第十三章 明朝之绘画
第十四章 清朝之绘画
补遗
附录 民国以来绘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