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北方艺术群体”主将舒群,在今年(2005)第三期的《艺术世界》“口述’85新潮美术”栏目中,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当时是他首先提出了“理性绘画”这一概念,而非后来普遍认为是高名潞提出的。舒群试图澄清说,在高名潞于《美术》1986年第8期发表《关于理性绘画》一文之前,他写过同名文章一篇投给《美术》,但是没有给他刊登出来,后来高名潞的文章却发表了。舒群还谈到,高名潞对这件事的态度一直比较“暧昧”。’85新潮美术已经过去了20年,事情到了今天,谁也说不清楚,也许只有当事人明了,或者连当事人也可能记忆模糊了。在这场事后的命名权争夺中,最终还是由扮演批评家角色的高名潞不战而胜,历史正是如此残酷。通过此事可以肯定一点:艺术批评家在’85时期的工作,应当在今年大规模展开的纪念’85美术新潮20周年活动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评价。
1、现代批评
首先要提到的重要人物是高名潞,他可能是对促进’85新潮美术运动在1980年代中国社会各层面的广泛开展,作出最大贡献的批评家。舒群在上述采访中回忆说,高名潞在当时的名气比栗宪庭大很多。但因89之后,他于九十年代初离开中国,随之在中国当代艺术圈内的影响逐渐弱于老栗。但我们可以看到,高名潞在’85时期撰写的一系列有关美术新潮的批评文章,显示出他对当下艺术事件从整体上把握的能力,远胜于同时代的其他新潮批评家。他运用的基本上是一种历史主义(非历史决定论)的文化批评方法,同时他又绝不忽视对艺术家的个案研究与价值判断。他对很多’85新潮艺术家作过单独细致的描述,这一成果主要集中于他领衔撰写的《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一书。此书因其当下性,虽称史,却初次尝试将现代批评概念、方法与批评意识引入中国艺术史的写作中,同时为严格意义上的中国艺术批评与艺术史写作的现代性转型提供了契机,也为当代艺术批评有系统的大部头文本书写绘制了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式。
高名潞之所以重要,并非仅因为当代美术史的写作。作为艺评家,更重要的事情,是在艺术刊物上及时发表论文,对当下的艺术事件即刻表态。高名潞早在《文艺研究》1986年第4期上,就已发表《’85青年美术之潮》一文,共时性地将’85美术新潮几乎所有的重要艺术活动分为三类:第一,是以“北方艺术群体”、“浙江’85新空间”、“江苏青年艺术周大型展览”等群体为代表的“理性与宗教气氛”;第二,是以上海、云南“新具象展览”、北京“11月画展”、“深圳零展”、山西“现代艺术展”等为代表的“直觉主义与神秘感”;第三,主要是以行为与装置为主的“观念更新与行为主义”。熟悉欧洲艺术史的人应当能轻易地看出,此三种倾向皆属十九世纪下半叶、二十世纪初西方艺术向现代主义转型的典型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