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圈”起来的艺术批评
当下,有声音质疑美术批评疲软无力,“真正的批评不多”。而批评的缺失,将影响美术事业的健康发展。批评对艺术发展的导向和鞭策作用,在经济社会中被“捆”住了手脚,施展不开。斯舜威向记者分析,“画家们喜欢听好话,希望被包装,甚至出比出版社要高得多的稿费,有些批评家就不能够坚守住,因为在这个经济社会里,画家们能够用画笔来赚钱的时候,批评家怎么不可以呢?实际上,书画圈的‘圈’字是很意味深长的,‘圈’意味着是一个利益链,是一些利益相关的人们”。
这些利益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艺术批评,因为被约束而不能发出真实的声音。斯舜威还谈到,“书画界的所谓‘产业链’拉到赞助,隆重地办个展览。办展览实际上带动了一门产业,展览从策展,到出版,整个产业链。投资方他拿到了书画,也有回报,书画家通过办展览提高了知名度,打开了市场的局面。那么与此相关的,他聘请的一些媒体记者、评论家,出版社出版了画册。打破僵局理直气壮地批评,我觉得难度会大一点。”另一方面,评论家自己也“慎开金口,明哲保身”,因此批评家和艺术家之间没有真正的学术交流,理论和现实也是脱节的。杨维民谈到,“拿不成理论的东西在那里忽悠。国家应该对理论界加以重视,注重培养一批中青年理论研究中坚力量,引导健康的批评正常地发展。”
面对批评失效的现状,江崇岩呼唤美术批评对美术创作的文化担当与鞭策,呼唤画家艺术创作的精神回归。“只有当艺术创作重新回到对艺术的敬畏,回到对艺术理想的高尚追求;只有当美术批评拒绝红包,美术批评不再友情狼狈的时候,美术界才会远离恶俗,再现崇高”。
更多艺术类高考信息北京大成艺考教育中心--美术高考网会第一时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