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忠效和他的“线”艺术
我和忠效先后见过三次,最近一次是今年夏天出席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落成典礼,参加“同一个世界”——中国画家彩绘联合国大家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揭幕,在收藏家邓先生家中偶遇。但是认识忠效先生的线描作品,算来应有30年有余。从他最早的连环画作品《弧光闪闪》,到后来的《晋阳秋》、《满山红》等一系列插图,上世纪90年代以后更常常在各种出版读物中看到他风格独特、技艺娴熟的线描新作。再后来得知他去了美国,为建立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办起了画报。仅有的两次见面,他也是沉静矜持,话语并不热烈。但只要谈起线描创作,谈起关于艺术,便两眼透过眼镜玻璃放光,脸上还泛起红晕。三十载春秋斯时过往,今夏再见他时,依然是当年那副神态,只是眉宇间多了沧桑和岁月的印记。忠效先生谈起计划在北京举办个展之事,是个非常适时的想法,在异国打拼奔波多年,能够在甲子之年携数十年努力积累的劳动成果,回报生养之地的父老乡亲和业界同仁,应是人生快意之事。我十分赞同,允诺在北京鼎力支持,并应嘱作小文一篇,以资祝贺。
以线描见长的代表作品,如若从忠效先生的处女作《弧光闪闪》数起,我觉得其风格既有一以贯之的鲜明特点,也有不同阶段的细微变化,体现着作者的匠意用心。如果说其上世纪70年代的成名作具有以线描造型的某种清新明快和反映现实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的话,那么80年代的作品则就较多注重毛笔用线的调性变化;假如我们把90年代上半期作者在作品中的唯美风格追求和突出装饰性趣味的变化,与90年代下半期的作品更多注重表现手法的洗炼和作品内蕴的象征性处理方式作一番比较,就能看出其在保持总体风格一致的同时,如何不断地努力发掘技术语言变化的魅力。进入新世纪以后,他大量以人体作为创作母题,并且试图通过这一极具挑战意味和功力考验的命题,来彰显艺术家经由女性胴体展示出来的自然美,升华为艺术创作灵魂中对于造物主赐予人类的一切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精神统一体,即对美的永恒的歌吟。我以为,忠效先生的线描艺术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与中国传统绘画以线造型、线结构为主要手段所不同的是,线在中国古典绘画中仅仅作为具象认识、抽象表现对象的基本方法。作为东方绘画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其有别于西方绘画的“以线界形”的根本差异,在于毛笔使用的书写、意味和以线组构物象的表现性特征。詹忠效在早期成名作中充分运用了中国特质的线的功能。问题的难点,还不在于如何有效地继承传统技法,而是如何经过技术整合与再造。用之于表现当代现实生活题材,表现当代人的精神面貌。忠效先生在运用毛笔等不同工具方面既保留了中国画线造型、线结构、线表现的精华,同时也按照当代人的审美取向,尝试并走出了—条雅俗共赏的线艺术之路。詹氏线描精劲、绵密,松紧得宜:或扬笔调提顿之趣味,或取匀实舒展之意味;其得风气之先,又屡获好评,始有“詹衣描”之说。
二、线是手段,线是方法,线必要有所依附,线需要借助形、物得以施展魅力。忠效先生坚实精妙的人物造型工夫是与其线描相映成辉、相得益彰的重要基础。他通过自学、勤奋、努力和大量的速写练习,掌握了造型的秘奥,进而谙熟于心、于腕、于笔下。忠效先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深入细致,体察入微,有着常人难及之长。举凡人物神貌、身份特征、性格举止,在他笔下表现得栩栩如生,多尽其态,气息浓郁。对于人物形象特点,自是忠效先生最经意处,而人物的手、足也是他理解透彻,描绘俱细的部分,或壮实或姣好,多得情态。不妨说,离开了詹忠效扎实的人物造型基本功,纵有再好的线,也形成不了好的艺术;反过来,光有好的造型,没有相映其韵的高质量的线,同样也成就不了詹忠效。
三、中国画艺术讲求取意、取韵、取境。中国画艺术反映现实题材既不同于西方古典绘画或照相写实主义艺术,又迥异于后期印象派乃至现当代抽象绘画。中国画追求的写意精神,是在源于生活之上的一种艺术提升与超越:适度的夸张处理、适度的抒情表意、适度的象征性程式化处理等等,这使得忠效先生骨子里浸润着的中国古典哲学中对于唯美境界的精神追求,有了最好的寄寓空间。越是接近于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的作品,对于其中唯美品位的自发追寻和自然流露就愈发鲜明。线描艺术,舍弃了色彩,舍弃了笔墨,只保留了最为朴素、最为基本的线的营造、叙述功能,来体现美的视觉效应和对美的精神实质追求,达到了旁人难以企及,却让人人可读、可感、可悟的艺术境界,这在詹忠效是一生迷醉其中,乐此不疲,不得解脱也不愿解脱的乐土和艺术享受,同时也因此确立了忠效先生线艺术的价值和艺术风格,学术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