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透明覆色法: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媒介剂稀释的颜料进行多层次描绘。这种画法适于表现物象的质感和真实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物肌肤细腻的色彩变化。它的缺点是制作过程复杂,色域较窄,完成作品耗时较长,不是能够特别的表达出画家的艺术激情。必须在每一层干透后进行下一层上色,由于每层的颜色都较稀薄,下层的颜色能透露出来,与上层的颜色形成微妙变化的色调。例如在黄色的色层上涂罩深沉的蓝色,就会产生蓝中透绿即冷中寓暖的丰富效果,这往往是调色板上无法调出的色调。另外,每一遍绘制之间都要先涂一便媒介剂进行衔接。
二、多层次着色法:也称不透明覆色法,透明与不透明两种画法没有严格的区别,画家经常在一幅画作中综合运用。作画时先用统一的颜色画出大形体,然后用颜色多层次塑造, 中间调子和亮部需层层厚涂,暗部画得较薄,或留或盖,形成色块对比。由于厚薄不一,显出色彩的丰富笔意与肌理。表现处在暗部或阴影中的物象时,用不透明覆色法易于塑造处在亮部的形体,增加画面色彩的饱和度。透明罩染则可以产生稳定、深厚的空间感和体积感。20世纪以前的画家大都采用这种画法,制作作品的时间一般较长,有的画完一层后经长期放置,待色层完全干透后再进行描绘。在指导学生的作画过程中要求他们在画面上要经过五六次的反复制作。第一、二遍笔触要减弱,使画面平整。第三、四遍在大的色调和谐的情况下,有目的制作些符合造型、结构的笔触和肌理。在后来的透明罩染中,笔触又被减弱,同时利用皴擦等技法露出凸起部分的高点,留下暗部痕迹。如此反复多遍使作品呈现出一种丰富耐看的效果。
三、不透明一次着色法:也称为直接着色法或局部推移法。即在画布上作出物象形体轮廓后,凭借对物象的色彩感觉或对画面色彩的构思从一个局部开始铺设颜色,基本上一次画完,。这种画法要求笔上所蘸的颜料比较浓厚,色彩饱和度高,笔触也较清晰,易于表达作画时的生动感受。19世纪后期的许多俄罗斯学院派画家较多采用这种画法,如列宾、谢洛夫等。为使一次着色后达到色层饱满的效果,必须讲究笔势的运用,常用的涂法分为散涂、平涂和厚涂。散涂指的是根据所画形体的转折趋势运笔,笔触比较灵活、松散;平涂就是用均匀的笔势涂绘成大面积色彩,适于在安定、平稳的构图中塑造静止的形体;厚涂则是全幅或局部地厚堆颜料,使颜料表现出质地的趣味,这种技法是现代写实画家常用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