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百余年的借鉴、融合、探索、创造的中国油画,在新世纪更显现出融入中华民族血液的自觉意识,人文精神的高扬及对现实的关怀,题材内容、形式风格和手法的多样化成为当代油画家的重要特征。
解放军著名油画家陈坚创作的大型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在六年前初次展出时引起轰动,它以纪念性和纪实性相结合的宏大艺术手法记录1945年中国战区举行受降大典的场景,堪称是纪念这一历史事件的艺术纪念碑。
同样,曾经有着长期军旅生涯的当代中国著名油画家、海南省油画学会主席黄信驹先生,利用数年来的业余时间,日夜挥毫,精心构思,精心起稿,他认为,随着抗战的胜利,抗战成为20世纪中国历史的悲壮一页。这一历史给予后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艺术创作而言,这一题材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容,特别是这一题材给予艺术家创作的灵感以及题材的选择,都具有特殊的启发性和诱惑力。因此,从1949年以来的主题性创作中,抗战题材就从来没有间断过,并且与时俱进,将这一题材的表现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和新的审美空间。这是他的创作初衷。
最新完稿的《血肉长城》(如图)规格为720厘米乘以140厘米,是黄信驹耗费多年心血的大型作品,人物形象气势磅礴,坚如磐石,犹如矗立于天地间的一座英雄纪念碑。这是一幅反映华夏儿女全民抗战为鲜明主题的大型油画,旨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人民不忘历史、奋发图强、加快发展的激情。
1937年夏,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亦由此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全面抗战,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战前线,与敌寇展开殊死战斗,并在太行山麓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筑起抗日的铜墙铁壁。画家为了表现一群特定的英雄人物,来展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运用自己熟练的造型能力,在渲染中融入西方绘画对形体结构和光影的处理手法,真实地再现了昔日抗日军民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画家用粗硬的笔触,造成刀凿斧劈的雕塑效果,全画统一在逆光的青铜色调中,一种类似于纪念碑式的整体形象塑造,具有悲壮的阳刚之美。使英雄形象立体化,环境具象化,描写英雄坚定无畏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斗志,做到情景交融,提炼和升华英雄人物的行为和精神,的确是具有时代特色主旋律的好作品。
正如人民日报9月3日所发表的社论指出,“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吹响了抗击外敌的第一声号角……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作品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血与火的年代,明白了目前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进一步增强了为祖国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几年前的第十届全国美展上,抗战主题表现出了它的特殊性,袁武的国画《抗联组画》和陈坚的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都获得了金奖,令人刮目相看这一题材在新时代创作中的价值,令人深思抗战题材的挖掘对新时代创作的意义。在抗战胜利六十五周年之际,黄信驹作品《血肉长城》得以展出,并在最近收入《黄信驹作品集》(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精品系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是值得庆贺,同时也值得细细领略、欣赏的上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