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流的艺术人生:拂去那般轻描淡写
陈流,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1973年5月生于昆明,199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装饰绘画专业,200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班,2005年作为国家“西部之光”专案访问学者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学习一年。作为云南地区70后艺术家的杰出代表,陈流蜚声艺术市场的是他从民间年画和传统水墨中提取元素进行当代主题创作的“法象”、“天空界”系列;而成为陈流能够在28岁获得副教授技术资格、32岁获得教授技术资格的砥柱因素,除了他的三部著作以外,是他屡屡参加全国重要艺术展览如“中国风景油画展”、“全国美展”、“中国油画展”、“中国水彩肖像展”等,并多获奖项如“全国少数民族百花奖”金奖。助使陈流获得官方或主流认证的却是他的风景绘画作品。
辄以对陈流风景绘画作品的语言分析为例,呼应“艺术国际”第87期推荐文章《看看徐冰对当代艺术批评的批评》一文中徐冰的部分观点。
尽管对当代艺术批评的批评已不是新鲜话题,从“全盘西化”到“打中国牌”,从“当代转向”到“普世价值”,从“人文关怀”到“政治反讽”,从“宏大叙事”到“微观图像”,从“艺术本体论”到“社会学转向”,从“反抗体制”到“当代艺术院”……艺术的批评维度始终处在构建状态,对应图像的发展建立了中国特色的“后现代性批评”的雏形。在这种多元化的批评语境中,正如徐冰所说——他不是第一个提出此观点的人——“中国批评家不会读画,很少有批评家真正能读作品”,有浑水摸鱼的“艺术家”,就有浑水摸鱼的“艺术经纪人”和“艺术批评家”。浑水往往是因为注入了不同质的物体,或是因为一次突如其来的剧烈震荡。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情境如同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工商业的发展画面浓缩在了短短三十年的时间中,欲速则不达,西方两千多年的文明错乱地纠结在中国这个陌生的版图,今天也不过刚到而立之年,混乱在所难免。
浮沉尽在流逝中,浑水终有澄清之时,这是事物发展的公理而绝非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消极哲学。因为当代艺术批评的反批评在艺术家——尽管没有依据证明在这个观点上他是否孤单——的话语中成为一个显性关照,这说明当代艺术批评的权力已经遭到了创作领域的质疑,那么批评家们是否依然像先前一样,继续把对隔靴搔痒式的批评的反批评作为台面上的预备话题和操作中的敷衍了事呢?笔者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是积极的,方才离去的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在那场艺术市场的大萧条中,“这是一个回到书房读书的好机会”成为批评界一致的声音,尤其对于那些从中文或哲学系统中建立审美思维的批评家,想必这次定会重点读几本画论和技法理论。
徐冰说“他们不懂得分析作品到底是怎么回事,画面为什么会这样,这块颜色是怎么回事,那块颜色又为什么是那样,他们对艺术语汇的分析和对艺术语汇的批评能力太弱。”难道这些蜚声艺界的批评家们当真不会从绘画的本体理论出发进行作品分析?如果肯定必定武断,他们当中学习过绘画的不在少数,只是在混沌的世界中艺术本体语言评论的声音太渺小了,难以彰显作品暗合“艺术的阴谋”的属性,更难以使之与学院系统脱离而成为当代语言的典型。但当代批评冷落对艺术本体语言的批评当属批评家的躁动错误,对各种观念的偏激宣扬也有失批评的公允。然而无论是对“政治反讽”、“宏大叙事”还是“微观图像”的褒贬,挖掘其中对“自由”、“民主”、“平等”等普世价值的人文关怀,这一点无疑是积极的。这也是当代艺术批评尚保持着批评的本质——对生命存在的关怀的客观证明。只希望当代批评的形式不要再继续偏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