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据科学家研究,一个人所获得信息80%以上都是由视觉提供的,可见观察的重要性。美术属于视觉艺术,因此在美术学习中更是离不开观察。同学们都需要自觉地去观察自然和社会生活,才能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否则做美术作业时头脑就会一片空白,思维活动将会变成无源之水而枯竭。那么该怎样观察?
①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有些同学在观察周围事物时是走马观花、心不在焉的,结果就会一无所获,这是盲目地观察造成的后果。如果观察目的非常明确,在观察时就容易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各种自然现象,对事物的特征和自然现象的印象或感受也会更深。例如,在对人物进行观察前,你不明确要观察什么样的人,那么你面对一大群人时将会眼花缭乱,不知该选择谁来观察,结果存留在头脑中的仅有对人一种笼统的模糊印象。在面对一大群人时,有可能某个人会引起你的注意,但是你却毫无目的地观察对方,看了半天之后,你可能对所观察的人的脸型、五官等具体特征不是非常清楚或者是印象模糊。再比如说观察一些自然现象,如果观察前没有确定把什么现象作为观察的目标,那么你就很难发现清晨与傍晚的阳光、云彩和建筑物等有何色彩变化现象,也弄不明白马在奔跑时,四条腿到底是怎样运动的。由于观察时的盲目,观察后收获不大,甚至产生错误的认识,那么你就无法真实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具体的与众不同的人,无法细微地描绘出早晚不同的自然景色,所画出马的奔跑动作也会让人觉得不自然。
②观察前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认真细致的态度。观察能力强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得,而丰富的知识可以提高观察能力,捕捉到可能不会注意到的自然或社会现象,还能使观察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低级阶段。例如,在对人的头像进行写生时,如果缺乏有关人体解剖的知识,那么在观察人的头部结构时,就有可能忽视一些小细节而使画出的人像没有真实感。还有印象派画家能观察出阳光下各种事物的微妙色彩变化,也是建立在物理学家发现阳光是七色合成的认识基础上的。再如,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前缺乏对已有的人类思想情感的认识,可能在观察时就难以发现一些有意义的生活情景或人物的神情动态的细微变化。可见缺乏丰富知识做基础的观察,只是一种肤浅的、低级的、原始的观察,正因为如此,不知使多少有价值的生活情景或自然现象从我们眼前闪失。所以说,学习美术一定要多学习社会学科或自然学科的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而提高观察能力。
要使观察的结果更有收获,一定还要有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例如,达·芬奇画蛋时,正是有了对一颗蛋进行不同角度和无数次认真细致的观察,才发现蛋的微小的形体变化,从而画出许多颗不是一模一样的蛋来。据说,齐白石画螃蟹也是对其进行长达九年的细致观察,才发现了常人没有发现的一些细节和螃蟹的行走规律。
③要多角度、多比较和多思考地进行全面观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对事物的观察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而获得与众不同的观察结果。例如,在写生一组静物前,要学会从多角度来观察。可以从正面、侧面、平视、俯视和仰视等角度来观察,或者从对象的色彩、材质、表面的肌理与光泽等角度来观察。选择观察的角度不同,就会获得不同的观察结果,这有利于表现出较有个性的美术作品。在进行多角度观察时,还应该注意遵循“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既不能单从局部角度出发去观察而因小失大,也不能仅从整体角度来观察而放弃精彩的细节。因此,要局部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各种特性,然后,再整体观察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对事物有一个全面而细致的认识。
此外,进行对比观察,有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抓住该事物的突出特征和本质。人们常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说的就是在对比中观察,能使我们较容易发现事物之间的异同,较快了解该事物的特性。例如,我们在观察各种颜色时,如果能将各种颜色进行对比观察,便能很快找出几种颜色之间在明度、纯度和色相方面的异同。
还有观察时应该多思考,思维活动不但贯穿于观察的全过程,而且还要延伸到观察之前和观察之后。观察之前,要确定观察对象,观察目的以及观察计划、步骤和方法,这些都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完成。观察过程中,对出现的各种现象,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应当对观察中出现的每一种变化(现象)都打个问号,力求做出合理的解释。如要弄清墨加水之后在宣纸上会出现层次丰富的晕染现象是怎么回事?就需要经思考而解释出这是因为宣纸的吸水性和墨的含水量高低所造成的。在观察结束后,面对一大堆观察结果,要继续思考。曾经有人把观察叫做“思维的知觉”。只有在观察前、观察中和观察后始终动脑筋思考探索的人,观察能力才会迅速得以提高。可以说,通过观察发现问题,通过思维解决问题。没有思维的观察,只能使获得的知识停留在感性认识的低级阶段。例如,观察到一组石膏几何形体表面的明暗变化现象,而不去思考是受什么因素影响而造成这样的现象,那么对这种现象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也无法进一步了解、掌握和运用明暗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