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成岭画家和他的作品:绘画中的一种精神。穆成岭挥毫写兰,笔墨高古清雅,简淡萧疏,深得古法之韵和兰之三昧,在当今画坛实属少见。其意品已超出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局限,在自我与传统及当代之间,生成一种对传统文化新的表达和诠释
如果把人生比做一首美丽的诗歌,其间最出彩的诗句肯定是作者努力寻找的最具激情的人生记忆,一种别具一格的生命符号。北京市朝阳区工商联执委、华泰出租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穆成岭的书画人生,就是这样一种记忆和符号,一段令人难忘的美丽的诗句。
日前,在穆成岭那门口悬挂着著名画家邵戈题写的“太和”字样牌匾的办公室里,主人让我们一边品茗,一边翻读他的画作,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用激情记忆和生命符号铸就的全新的艺术空间。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北京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城,也是今日中国群星闪耀的文化中心。已过“知天命”之年的穆成岭就生于斯,长于斯,从小就受这里荡漾的浓郁的传统文化熏陶,爱上中国书画,萌生出一种对书画人生的特别向往之情。
然而,穆成岭所生活的年代,却是一个激荡和变化的年代。他到了读书的年龄,社会上流行的是“读书无用论”;他到了历史上许多名人开始著书立说的那个岁月,却撞上了中国改革开放风起潮涌,不甘示弱的穆成岭追随着时代的大潮奋力拼搏,用日渐上扬的财富数字谱写了他生命中的第一组激越的音符。但是,他始终没有忘却心底儿时萌生的向往。
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虽然穆成岭一直浸淫在商海里,但他对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理还是有所了解的,他也清楚当年孟母择邻而居的良苦用心。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上了青年书法家周泓舟,便开始演绎一段现代版的“与善人居”的故事。
与穆成岭相识时还不到四十不惑的周泓舟虽然年轻,但在书道上已行走了20多年。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周泓舟就多次入围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性的书法展,且有作品屡屡获奖,与当今许多书画名家交往甚密,经常聚在吟诗作画。近年来,更是专注书学专研,让穆成岭看到了儿时的梦想。于是,他果断地在自己的办公楼里拿出一层约500平方米的房子,给周泓舟做书法工作室,与周泓舟相约为邻。
周泓舟的到来,固然没有让穆成岭失望,他不仅给穆成岭的工作空间增添了浓浓的文化韵味,也再次点燃了穆成岭心中对中国传统书画的向往之情。慢慢地在周泓舟的影响下,穆成岭也添置了笔墨纸毡,开始描摹儿时心中的梦想。
三人行,必有我师
由于周泓舟的到来和引荐,穆成岭陆陆续续结识了书画界的许多名家大腕,包括后来被他尊称为“师傅”的著名书画家邵戈和丈木。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一些书画活动,进一步增添了对中国书画的热爱之情。
作为当代中国“实验水墨”阵营的主将而名声鹊起的青年画家邵戈,有着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夫,提笔落墨,构图着色,自有一套,平日为人,随和可亲。约在2006年的夏天,周泓舟约穆成岭一起去刚搬新家的邵戈家拜访,两人相识后很快就结下了师生之缘。
那日,邵戈到周泓舟工作室喝茶闲聊,闻说穆成岭也喜欢弄文舞墨,便呼拥大伙让穆成岭搬弄一番。经历了几十年商海搏击练就一身胆识的穆成岭见是机会,也无所畏惧地铺纸挥毫,用浓墨开笔作主枝,再辅以淡墨画花叶,片刻工夫便成一画。众人皆知他是半路出身,练习时间不长,报之以掌声,并让邵戈评点。谁知邵戈也没有多言语,只是提笔稍稍添了两下,又题写了一画名,画作顿显神色,又是引来一阵掌声。期间有人起哄,让穆成岭拜邵戈为师,穆成岭也不顾自己年岁比邵戈大,当场喊邵戈为“师傅”。一个著名企业家和一个著名画家的师生笔墨之缘,就这样在双方都毫无准备下锁定。
此后,邵戈也真是尽了“师傅”之责,每月都要来给穆成岭讲授书画之道,对穆成岭的书画习作进行点评,并当场示范作画留给穆成岭参考。穆成岭一有空隙,便往邵戈画室里跑。一来二去,穆成岭还真是走上了艺术之路。
后来,穆成岭又在周泓舟的工作室里遇上著名书画家丈木。丈木原名刘峰,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学者型画家,也是周泓舟的恩师,传道授业尤为精心。那日,丈木在周泓舟的书法工作室做客,恰遇周泓舟外出办事,便与穆成岭聊天。听说穆成岭喜爱画画,便主动说:“我教你画兰吧。”穆成岭欣喜地让丈木当场示教,活学活用,进步特别明显。穆成岭知道,在艺术面前是没有年龄大小和地位尊卑之分,他见刘峰笔墨别有神韵,虽然年轻但功底不薄,择日呈上拜师礼,一心一意要拜丈木为师,让人感到诚惶诚恐。丈木见穆成岭一片诚心,也就抛却了顾虑,坦然担当起老师之职,经常来给穆成岭说画。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因为有邵戈、丈木的刻意指点,又经常能观名师作画,一年有余,穆成岭的画作水平就有了明显提升。中国文联出版社一位领导见了穆成岭的画作,以为是老画家之作,当场拍板要给予出版,让穆成岭再次受到鼓励。
一生竹,半生兰
中国传统书画十分讲究题材选择,即便是很简单的一草一木,也能赋予深刻的含意。穆成岭偏爱画兰,在他的眼中,兰草不只是一种植物,而是一个文化符号,一个表情达意的载体,象征着一个人高尚的操守和德行。
别看画面上只有寥寥几笔的兰草,其实最见作者的艺术功底和人生。因为简单,如果造型不准确,线条缺乏韵律,其间的瑕疵和不足就无法掩埋。为了画好兰草,穆成岭栽培了数十盆兰花,一有空闲,就静下心来观察兰草的生长状况;每当夜幕降临时,他又会找来前人的《墨兰图》,反复研读,揣摩其中奥妙;加上有名师指点,日积月累,也能做到胸有成“兰”,下笔轻松自如。著名画家邵戈评说,穆成岭工作之余,读书习字,挥毫写兰,笔墨高古清雅,简淡萧疏,深得古法之韵和兰之三昧,在当今画坛实属少见。其意品已超出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局限,在自我与传统及当代之间,生成一种对传统文化新的表达和诠释。
古人云,一生画竹,半生画兰。意指要画好竹子,需要一生的努力;要画好兰草,也要半生的付出。这就说明,中国古代文人虽然喜欢拿梅兰竹菊入画,但要真正画出神韵和格调并不容易。今日也有人解释说,竹者,中空;空者,通也。体结,气节也。一生画竹,是说做人一生要讲通达气节。半生画兰,则指人过而立之年,应如兰花,成熟随和,气韵优雅。无论哪种解释,画竹画兰,都非一般人所为。今观穆成岭画画,他或许容纳了古今两者之观点,把今日作画看作是收集激情生命中的一个个美丽符号,为明天呈上了一首令人难忘的诗篇。(穆成岭,系北京市朝阳区工商联执委、北京华泰汽车摩托车驾驶学校校长、北京华泰出租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师从邵戈、丈木<刘峰>学画,绘画作品《穆成岭画集》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