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意境,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绘画是否具有意境,这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绘画家以强烈的形象感染力。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
至于气韵生动,即是画家所创造的艺术灵境,不同于一般的写生画,应成为富有生气,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者神往无穷。如果没有表现出如此生动、如此韵味丰富的内涵,当然,就不能给予人这一些感受,而达不到中国画富有引人入胜的意境。
中国文人画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到清初“四王”时已达到程式化的极致。程式化使中国文人画失去了活泼、灵动的趣味,而成为一种纯粹的笔墨游戏。文人画家们不再从大自然中寻求鲜活的“象”,也不再在画中表现自己的“意”,而只是一味模仿前人的笔墨表现,致使文人画陷入衰退、委靡的境地。20世纪,中国进人工业化时代。农耕文化与工业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需要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与之对应。在农耕文化中形成的文人画已经不适合用来表现工业化时代的“象”与工业化时代的人的“意”了。于是,以怎样的方式来表现符合工业化时代的“意象” 就成了画家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西方率先从传统的写实绘画进入到轰轰烈烈的现代派绘画中。而在上世纪初的中国,一些艺术先驱纷纷学习西方绘画艺术,以此来改造中国画,使之适合表现现代人的思想情感。这就是上世纪中国美术史中最重要的命题——“中西融合”。而如何实现“意境”的现代表现,则成了20世纪初到现在中国画家一直研究的课题。
意境是指艺术作品中呈现的耶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一件作品能成为艺术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意象”。可以说,有没有“意象”是判断一幅作品是不是艺术品的一个主要标准。因为艺术创作首先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意”是作为主体的人的情感意绪,“象”是作为客体的自然形象。没有“象”,“意”无法表达;没有“意”,“象”也只是“象”,而没有内在的意蕴。可见,“意”与“象”是不可分割的。“意”与“象”的完美结合,是形成艺术品的重要条件。而最富有哲学意味的“意象”最能产生意境。一幅作品有了意境,就能突破有限的画面空间和形象,将观者带入无尽的时空中,引发观者无限的感怀。
既然意境最主要的构成元素是“意”和“象”,那么,意境的现代表现问题其实就是怎样以现代的绘画方式表现现代的“意”和现代的“象”,以形成适合表现现代生活、传达现代人情感的意境。
现代人的“意”当然是现代的,那么,画中表现的现代生活中的“象”(比如,高压电网、水库等现代化的东两)是不是现代的“象”呢?显然,我们不能这么肤浅地理解它,因为艺术毕竟不是对生活的照搬照写,而是高于生活的。再者,“象”是为了表现“意”,是要为“意”服务的。也就是说,只要所绘的“象”能表现出现代人的“意”就可以了,而不必在乎这个“象”中有没有现代生活的痕迹。比如,林风眠画的占代仕女和现代仕女都有现代的意境。他在古代仕女图中表现出来的“意”与中国古代仕女图的“意”已有很大的不同,是现代人的“意”,尽管他借用的是古代绘画题材。因此,怎样用“象”表现现代的“意”,是实现意境的现代表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时代的变化带来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了绘画工具和表现手法的变化。古代文人对毛笔的熟练掌握,是现代人不可企及的。而且,古代文人画中那荒寒、萧索、冷寂的意境,并不符合现代人的情感和审美取向。现代的人必须借助现代的工具和现代的形式,才能表现出现代人的“意”。我们可以从林风眠的画中看出他对现代工具的运用和对现代绘画形式的引进。比如,他的风景画《枫林》所用的纸张是正方形的,不同于传统的横幅或挂轴的形制另外,构图上,此画采用西方的观看式;用笔上,毛笔和刷子并用,且不用传统的皴法,而用近于西方却又不完全同于西方的塑造方法;用色方面,大量采用西方的水粉、水彩色;光线表现上,引进西方的表现方式……所有这一刀.都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创作。不过,图中又蕴涵着中国人特殊的意境追求和情感特征,因此它也不完全等同于西方的风景画。它有现代的表现形式和现代的意境,适台表现现代人的心理和视觉结构,可以给现代人更多的情感寄托。应该说,林风眠以现代的方式很好地表现了现代中国画的意境。在中西融合、寻求意境的现代表现中,他找到了一套合理的表现方法,这对我们寻求意境的现代表现很有参考和借鉴意义。同样,李可染的山水画也是如此。他存山水画中引入西画中的光和体积造型的方法来塑造形象、构造意境。他虽然还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毛笔徊墨来画画,不像林风眠那样借用西方的绘画工具和西方的色彩,但用笔用墨方式、构图方式等都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山水画家。其山水画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雄浑、开阔、澄澈的意境,也完全不同于传统山水画。也许正因为这样,齐白石说他的山水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山水画。齐白石给李可染写展览题目的时候,没有写“李可染山水画展”,而是写 “李可染风景画展”。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意境的现代表现已经形成了。
如何在中西融合中寻求中国画意境的现代表现,有两种途径可供借鉴:一是以林风眠为代表的一路,通过借鉴西方的现代派艺术形式来改造中国画,吴冠中、苏天赐等人是这一路的继承者;二是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一路,以西方的写实主义来改造中国画,李可染、吴作人等人是这一路的继承者。这两者探寻的都是现代表现的问题,没有优劣之分,只有表现得好与不好之别。只要能表现出现代人的“意”,并使怍品的“意象”达到意境的高度,就是对意境的现代表现的最好诠释。反之,如果只有现代的形式外壳,或只有现代的“象”,而没有现代人的“意”,耶是不能形成“意象”的,更别说达到意境的高度了。现代的表现手法和现代的 “象”,都只是作为表现现代的“意”的一种方式,都要为现代的“意”服务。只有表现出现代的“意”,才能实现对意境的现代表现。
当然,社会在不停地发展,“意象”的现代表现也要随之发展。如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这个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心理结构早已不同于林风眠等人所处的那个时代了,林风眠等人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已不适合当今社会了。因此,当代画家要借鉴和学习的不是他们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而是他们实现现代转换的思路,从而找到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的现代表现方法。
总之,意境的现代表现的核心还是在于“意”。如何以现代的方式表现出符合现代人生理和心理结构的“象”,以实现对现代人“意”的表现,并使之上升到“意境”的高度,是当代画家亟须解决的问题。
作为当代画家,要对现代社会有敏锐的感觉,要能洞彻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并能以一种被现代人接受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当然,艺术家刨怍的时候,对“意”、“象”的表现和所用的表现方式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织着的,况且“意”、“象”和表现方式本身也是不可分割的。本文将它们分开来说,只是为了论述的方便。它们是统一于意境的有机体。对意境的现代表现,最重要的是要忠实于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和真实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