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超书康有为笔法论》序
由于职业与爱好之故,我先后结识过不少书法家,其中有些还是相当有成就有名望的,如沈鹏、陈叔亮、钱君陶、谢云等先生,并为他们编辑出版过专册,近年在边陲深圳又结识了杨启超、魏宝荣、刘墨等较年轻书家,他们的声望虽不大噪,但作品却各具魅力,散发着时代精神,我为获得这些新旧师朋而欢欣。
认识杨启超先生,我是先被他的作品激发兴致所引起。记得一天,我去竹园宾馆画廊裱画,在门前见到一块书画展的标牌,上边书写着几个宽宏别致的行书大字,激赏着我的双眼与心灵。进室后,我丢下裱画的话题,开口便向画廊的李星子经理问起题写此牌的书家来,经介绍方知出自一位不曾相识的杨启超先生之手。随后不久,得到会面畅怀,我进一步了解到杨君是位执教美术的老师,也是一位喜文爱墨的夫子,由于他长年的苦心耕耘,作品盈室,自认与书有缘,福在其中,著名画家王子武先生特题写“福中书屋”赠之。当看到他大量的书画作品之后,知道杨君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他懂音韵,能诗文,喜山水,攻花鸟,有时也动下刀凿上几方印石。他的诗情浓郁,画风雅淡,书法堪称一绝。杨君的楷书既有着颜书的悬肘功力,又具有魏碑风韵以及宋人的笔墨意态。他尤其擅长行草书,其作品除一些条幅之外,而更喜爱作巨幅长卷,书文多取烩炙人口的《古文观止》及诗词歌赋,这些长卷,字达数百,纸长数丈,均能笔随意转,穿插得宜,统篇贯气,自然天成,而字字不失规范。杨先生认为“默守成规旧矩是艺术的悲哀”。因此他十分注重洞察时代脉膊的节奏,捕捉大自然变幻的旋律,并将它们融会到自己的艺术中去,从而形成他独特的艺术语言。他的书法作品特色之一在于注重用笔,为使笔画产生涩进不滑的艺术效果,他刻苦琢磨出逆锋倒笔的行驶,自号为“倒书”。这一标新立异,勇于创造的精神,素来是有成就的艺术家所共有的。
统观杨君书风,宽宏朴厚,自然天真,雅拙并存,诗书交融,令人心旷神怡,调动起欣赏者的审美情绪及感受。全国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著名书画家邵宇先生在看到杨君书作之后,当即挥笔写道:“启超诗书,功底颇深,拜读之下,深为敬重……”表示赞赏与鼓励。
本册《杨启超书康有为笔法论》最突出的特色是书论及书法两具,可赏可读,就书法艺术而言,系杨先生的精心新作,它虽不能概括杨君书风全貌,但却能观赏到一二。此书以天马行空凌云不驾之势,令人心旷神怡。就取文而言,精选于康氏的书法理论代表作《广艺舟双楫》中最精华的一节。康有为不仅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政治名人,而且也是书学史上的一位巨匠,
出于方便读者之心意,在本书编辑过程中,考虑到墨迹属行草书连写,较难辨认与阅读,特将原文用印刷字体附于当页,并加以标点断句,以便对照。由于原文属学术专论,多处词意深邃,为便于读者领悟,特请书家本人逐句译成白话,附于书后,并对难解之词加以注释,对难读之字加以注音。此册可谓是一本较完善的书法读物,谅广大读者披卷之后自会品评到其良苦用心。
事实上任何一本读物都不可能完善无缺,任何一位书家都不可能是全能无疵可指的,何况书家本人仍处在艺术进取的实践之中,但愿启超先生在日后求取书法的笔墨变化,起落律动,驾驭神韵方面获得新的收成。 值此机会,顺便就书法艺术之难题,谈点感性认识,抛砖引玉。
我自学童时期,就偏爱书法这门艺术,曾用心练过一段时期的字,也时常留意观赏他人之作,走入社会,常以书会友切磋书艺,然而我却常被书法艺术的独特与深奥所困惑。
书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艺术?真谛何在?如何向前发展?这些问题时常回旋于我的脑际,不得其解。固然历代书家、书学家都在通过理论研究,提出各自的见解,并用其理论指导创作活动,一代一代相传并升华,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到了顶点,理论到了终结的地步。时至今日,大千世界,艺术门类派别林立,观点纷呈,艺术之间相互融合已成洪流,对书法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民族艺术之花来说,存在着一个重新认识与再创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