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是选择、组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学目标的内容通过教学目标的取向表述出来。传统模式的教学目标一般以学科的概念、原理作为其表述的语言。例如要求学生学会整体、立体、空间地观察;通过分析形体,塑造物象的形体结构等。这种表述在具有相当的抽象性的同时,还有很大的模糊性。例如掌握基本的、正确的观察方法和作画步骤,能较深入地刻画、表现对象;应神形兼备;练成比较扎实的基本功等可以说,传统模式教学口标的取向是普遍性的目标取向。与之相应,教学评价在很大程度卜就依赖于教师的经验,表现出相大的随意性?同时,评价用语也趋向慨念化例如画面洞、表现不充分、不够深入、不整体、不注意对比等。
相比之下,罔外模式的教学目标则偏于行为目标取向,多以具体、外显的行为描述作为其表述语言:如“用几根轻快的线条画出对象的整体姿态,而不管对象的比例是否恰当和细部是否精确。”又如“把你所希望的轮廓特,止用一个词表达出来,不出声复这个词” 这种目标的表述相对来说较为精确,具有较强的吖操作性一桕地,教学评价的标准较为客观,甚至连学牛都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较为有效的评价。例如:“是否至少使用两处水平成线?”“是否自始自终不计笔离开纸,以保持线条的连贯?”“是否进行至少三四次自画?”
中国的传统素描教学模式源自俄国契斯恰柯夫的素描教学体系,强调结构,重视光影。其科学、严谨的训练体系埘培养学生理性、三维空间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足非常有效的。这套完整的现实主义素描教学模式存中国各大美术院校一直沿用至今,成果斐然,培养出厂一批又一批出类拔萃的专业画家。毫无疑问,这种模式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是非常成功的。然而,在非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如在各级师范院校及中小学的美术基础教育中,成效却不明显。根据以上对比分析,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由于这种模式有着非常理性、严密的逻辑,其逻辑体系的有效保证是绝对数量的、反复进行的长期作业,因此,足够的训练时间是教学取得成效的必要前提。但是在非专业美术基础教育中,学校往往因为素描课时有限而对训练时间进行压缩,或对训练环节进行删减,或练题材进行简化。如此便打破了这套教学体系的完整性,无法保证其教学质量。
第二、由于这种模式强调对结构的理解,因此,理性的思维是空间、整体的观察与分析的必要条件。而这种要求对于非专业美术基础教育的对象,尤其是对中小学生来说,通常会超出他们的认知能力。再加上严格的步骤要求与长时间、相同题材的重复训练,很容易偏离其兴趣,所以往住收效甚微。
第三、由于这种模式普遍性取向的教学目标与主观性很强的教学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因此,教师要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手头工夫,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指出其不足,并在必要时动手改正其错误一而师范院校本身由于以原因,不能保证所培养的师资的质革,所以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往往流于形式。
而对非专业美术基础教育,传统模式在许多方面都捉襟见肘:也许IE足因为其科学严密的逻辑体系才导致J 其教学中忽视儿童的个性,压抑儿童的主体性;在课程内容上不能将学科知识与儿童个人知识相结合;在课程结构E学科本位,不易与其它学科相结合,无法实现课程的综合化;在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无法很好地衔接。很显然,传统模式已不再适应非专业美术基础教育要满足课程改革的新的要求.必须建立起一种新的美术基础教学模式。
尽管两种模式画出的作品视觉效果都一样,但它们在观察方法、视觉语言、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都有本质的区别。与传统模式强调理性的学科概念原理相比,国外模式则强调绘画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强调绘画过程与感性认识过程的统一。比起传统模式课程内容的严谨的逻辑顺序,国外模式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其教学目标与评价也比传统模式更具可操作性。根据以上对比分析,国外模式虽然在体系上不如传统模式显得严密、专业,但其将心理学与绘画相结合,因此更为人性化。笔者认为,国外模式的许多特点对于传统模式在非专业美术基础教育上的不足是很有借鉴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