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至今已逾十年。大学生无疑是高雅艺术整个欣赏过程的主体,同时也应该是通过欣赏和领略高雅艺术,进而创造和升华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参与者。十年历程表明,大学生的文化情操、审美素养完全可以通过热情和积极地参与“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来进一步提高,进而塑造自己的人格美, 培养自己的才能美,铸造自己的行为美,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上海各高校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当校园流行“武侠小说热”、“言情小说热”的时候,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就选编了一百部古今中外名著,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修身、成才”为主题的“读百书”活动,举办“读百书”征文比赛。当部分学生热衷于“卡拉OK”、沉迷于电子游戏时,上海各高校又鼓励学生开展“让京剧(戏剧)走向青年”的活动,邀请著名袁雪芬、傅全香、岳美缇等著名表演艺术家来校与戏迷见面,鼓励学生组织戏剧社团,举办大学生戏剧节,为学生提供参与高雅艺术的阵地。当部分学生偏爱西方摇滚,崇尚颓废音乐时,上海各高校就邀请著名指挥家陈燮阳、曹鹏,著名音乐家谭冰若、音乐理论家冯季清等来校作音乐作品介绍,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举办“春天的经典”和“秋日的韵律”等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邀请高水平的上海芭蕾舞剧院、上海歌剧院、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评弹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民族乐团、上海广播交响乐团、上海话剧中心青年话剧团、上海音乐学院、新四军老战士歌舞团等专业或业余文艺演出团体上海各高校为学生作专场演出,让大学生们体会经典艺术作品的魅力,其中不乏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艺术家,既有闵惠芬、陈海燕、黄豆豆、杨新华、辛丽丽、何澍、张军等著名演员,也有相继在杰克逊、上海、瓦尔那等国际芭蕾比赛中获奖的张薇莹、范晓枫、孙慎逸、季萍萍等新秀。学校还组建大学生合唱团,开设艺术课程,聘请专家上课,大大增强了学生了解高雅艺术的兴趣。著名指挥家曹鹏、张国勇、曹丁、林友声等曾来到上海各高校担任专场演出的指挥,他们在演出后表示:语言也是音乐的一种形式,在高等学府学习和深造的大学生,应该与各国音乐有着不解之缘。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弘扬高雅文化艺术,才能使校园文化活动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才能使美育真正起到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作用,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达到目标。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给所有的上海高校大学生一个更好地接触艺术、亲近艺术、提升艺术素养、感受艺术魅力的平台。在上海各高校中,欣赏高雅艺术演出,感受高雅艺术魅力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在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建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新世纪大学生形象的自我完善,而且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说,审美素养的高低,与能够发现什么是美,发现多少美有着直接的联系。一个大学生如果缺乏审美素养,即使周围世界的美异彩纷呈,琳琅满目,他也会无动于衷,麻木不仁。而发现不了美,那就根本谈不上在欣赏和参与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比如作为专攻外国语和人文社科学科及各类涉外学科专业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大学生,应该说,在不同的程度上,都具备了一定的审美素养。但是,要独具慧眼,能够发现美,善于创造美,就必须不断地尝试进行美的创造和欣赏,持之以恒地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无疑为上外等高校的大学生提高自己审美素养创造了有效的载体,搭建起了宽广的平台。
一、塑造人格美
人格美,指人的思想品格、道德情操和聪明才智的美,是现实性和理想性的统一。理想的人格是一种完美的人格,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体现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无论是中外文学名著还是戏剧、电影等文艺载体中展现的高尚的思想境界、精神境界、政治品德、道德情操等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力,都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和行为的自然渗透和体现。都能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在润物无声中受到影响。回顾这十年中先后在上海各高校举办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周、“让京剧走向青年”、“青春的节拍”等多种形式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都使上海各高校的大学生们在欣赏艺术美的同时,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敬、可爱和可信的英雄人物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所敬佩。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思想最为活跃、求知欲最为强烈、情感最为丰富和敏感的一个群体,在欣赏高雅艺术的同时,是最容易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强烈的感情共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