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构成特征
界定艺术市场的概念、明晰艺术市场的类别和体系,最终为了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艺术市场特征究竟怎样?换句话说,分析艺术市场构成特征要紧扣与艺术市场的概念、分类和体系。事实上也只有这样才能将艺术市场的构成特征加以准确地提炼和总结。根据上文对艺术市场分析,按照立足于纯艺术商品交易市场,兼顾分析艺术商品衍生交易市场的原则,本文认为作为一个交易市场,与其他商品的交易市场相比,艺术市场具有两大特征:
1.艺术市场的供给无弹性
在经济学里供给弹性其实是指供给的价格弹性,即是由价格的百分比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百分比变动。这以弹性值通常是由正,因为较高的价格会诱使生产者提供较高的产量。供给无弹性实际上就是仍由于价格的百分比变动得再快、再高对生产的产量基本无影响或者说仅仅是有限影响。由此可知,本文所谓的艺术市场供给的无弹性特征,是指在艺术市场中艺术商品的供给并不是像普通商品一样,随着价格的上涨而增加供给。不仅短期如此,而且从长期来看艺术商品的供给也不可能像其他商品那样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量。一来由于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活动无法进行机械化的批量生产,甚至有些艺术商品的价格上涨时其作者已经作古,根本就不可能再行供给艺术商品。不过当艺术商品的市场价格下降时,情况与价格上涨的时候略有不同。艺术家仍可能继续进行创作,也有可能因为艺术家已经逝世而不再供给。可以说,艺术品的生产和供给并不顾及艺术市场的价格,但是某些艺术商品却因为市场价格的不断走低,而出现由上市交易的艺术商品转为成为非交易的艺术品或是活动,比如我国的戏曲市场就是如此状况。艺术商品交易市场之所以呈现如此的特征,是由于艺术的本质和艺术家的本质造成的。艺术行为只能被视为艺术家情感的释放,而此类行为并不存在为谁生产的问题,恰恰相反它们只是一个个体行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满足谁的需求,而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宣泄自己的艺术情感。艺术家们既不会因为自己创作艺术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上涨,而增加自己的创作产量,也不能因为艺术品在市场上的价格有所下降,而减少自己的艺术创作。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以艺术品为核心艺术经济行为只能是内生的,而不可能是外生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特征仅仅只能在纯艺术商品交易市场中适用,而不能够沿用到艺术商品衍生交易市场。因为艺术商品衍生物由于其艺术性的减弱,而更趋向于普通商品,比如记录着优美音乐的唱片、行画等均可以批量生产,也基本符合普通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特征,随价格上涨而增加供给,因价格下降而减少供给。
2.艺术市场的需求非刚性
在经济学里需求刚性是指需求对商品本身价格变化反应较小的特征,也可以将其描述成需求的价格弹性比较小。这种情况在普通商品市场中比较普遍。比如,一些日常必须的商品,像粮食,无论价格的变化有多大,人类对其需求都是存在,而且交易必须是经常的。比如,可将人类对粮食的需求称之为刚性需求。本文所谓的非刚性特征主要是说人类对艺术需求并不是刚性的,也就是说艺术对于人类来说不是必需购买的,不购买艺术商品的人一样能够生存,但是拥有艺术却能使人过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更加像人。因此,艺术商品在市场中的交易状况便呈现出与普通商品中必需品完全不同的性质,而更加类似于耐用品交易的市场特征。这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当艺术商品的价格下降时,购买艺术品的需求将表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而艺术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其的市场需求则可能出现下降。这是艺术市场的需求非刚性特征一个层次的意思。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当艺术商品的价格上涨时,人们对其市场需求可以是下降,但是对其的艺术爱好却不一定下降,甚至可能将增加人们的热爱程度。这就是为什么在那些天皇巨星开个人演唱会时,总有那么一些买不起票,而在场外炙热等待的歌迷。
另外,就具体某一艺术商品而言,其需求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层次性,并非任何艺术商品在任何时代在任何族群当中都存在市场。在不同时代不同族群由于审美趣味的变化,将对某一具体的艺术商品需求发生变化。这种需求的变化可以促使某种样式的艺术品成为稀世之宝,也可以导致某种艺术样式的消亡。可以说,因为各种原因,每一个不同的时代均有各自不同的艺术趣味,进而形成了不同的艺术商品的市场需求。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就具体艺术商品来说其需求根本无法像粮食那样成为人类刚性需求。另外,虽然从理论上看,每个人都对艺术存在需求,但是真正落实到某些具体的艺术样式时,因为审美个体自身的趣味的差异各有不同,因而也显示了艺术商品需求的非刚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