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群
从底铺河卵石的木椁墓清理后墓室出土的配饰。(考古所供图)
历时一年之久,广州境内已发现墓群规模最大、墓葬数量最多的古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已基本结束!位于增城白湖村的浮扶岭古墓地,整个遗址面积近10万平方米,推测埋藏墓葬近千座,作为专门的墓葬埋藏区,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延续时间近4000年,创造了一项项广州古墓之“最”。
在考古发掘即将结束之际,广州考古队又清理出一座底铺河卵石的木椁墓,推测属于秦至南越国早期。根据墓葬规模和出土文物,考古专家推测,墓主身份属于级别颇高的贵族官吏,甚至可能是南越族首领。
发现最大铺石子木椁墓
最让队员们兴奋的是,在发掘即将结束之际,在南坡坡脚地势极低之处,清理出一座底铺河卵石的带墓道竖穴木椁墓。记者在墓地边看到,墓底密集地摆满了河卵石。专家称,这是目前岭南地区所见的规模最大的铺石子木椁墓。
墓底为什么要铺石子?专家解释,墓底铺石子是战国至西汉时南方越人的埋葬习俗,但此墓葬的棺椁制度和墓内随葬品又体现出汉人风格,表明当时“汉越杂处”的时代背景。
虽然墓葬出土文物不多,可其中由龙虎形牌饰和蓝色玻璃管组成的配饰,与南越王墓同类器皿造型相似,而且年代偏早,加上原始瓷杯精美异常,都显示出墓主人的尊贵身份。专家推测,墓主人下葬年代在秦至南越国早期,身份属于级别颇高的贵族官吏,甚或是一名南越族首领。
出土文物2000余件
自去年8月进场开始挖掘,张强禄带领考古队的五六名队员奋战了整一年时间,几个年轻的考古队员皮肤晒得黝黑发亮,其中辛苦一言难尽。
经过历时一年的考古发掘,目前浮扶岭古墓地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宣告基本结束,考古队共挖掘面积约1.5万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元明时期的墓葬525座,其中以平民墓葬居多,明代砖瓦窑址1座,出土珍贵文物2000余件(套)。
张强禄介绍,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以墓葬随葬品为主,质地有陶、原始瓷、石、玉和青铜器等。墓葬数量以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中期居多,夔纹(双“F”纹)陶、原始瓷豆等特点明显;其次是战国晚期到南越国时期,“米”字纹和方格纹陶是其典型特征;新石器时代晚期或商周之际的墓葬数量较少,以夹砂陶豆和曲折纹圈足罐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