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下旬,在山东省临沂市滨河大道施工过程中,在河东区九曲镇的小皇山南麓发现一批古代墓葬。市文物考古队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对墓地进行了抢救发掘。
小皇山北靠兖石铁路,西邻沂河,与金、银雀山隔河相望。这次发掘的墓葬主要集中在小皇山南部的山脚下,共清理墓葬15座,其中汉代墓葬9座,明代墓葬5座,清代墓葬1座。
汉代墓葬形制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有5座墓圹在底部四周有熟土二层台。葬具为单棺,腐朽严重。人骨保存一般,为仰身直肢,除M11头向东外,余均头向北。随葬品较少,最多的仅见陶罐2件、铜钱1枚,陶罐置于棺外。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分析,墓葬时期应为西汉。
明代墓葬均为夫妻合葬的土坑竖穴墓。墓室内夫妻双棺并列,两棺大小、形制基本相同。人骨保存尚好,仰身直肢,均头向北山,脚登沂河,东侧为男性,西侧为女性。从墓圹的2次形成可看出,下葬早晚关系明确。大多墓葬棺下有生土棺床,高3—5厘米,并用木条包边。随葬品较为丰富,有金耳坠、金戒指、铜耳勺、铜镜、陶砚、石砚、黑釉瓷罐、白釉瓷罐、蓝釉瓷罐、瓷灯盏等30余件以及“开元通宝”、“大定通宝”、“洪武通宝”等钱币40余枚。铜镜多置于棺盖顶部或头端棺外,棺底或棺外底部东西两侧置砚台,墓室北部两侧则放置瓷罐、瓷灯盏,其他器物多放在棺内。出土墓志2合,上下均束2道铁条。M2出土墓志一合,志盖长107.5、宽92、厚14厘米,阴线刻篆书“明故昭勇将军沂州卫指挥使李公之墓”;志石长107、宽91、厚13厘米,阴线刻楷书约千余字,记载了李瀚的生平功绩。M5出土墓志一合,立于墓底南壁,志盖长57.5、宽55、厚10厘米,阴线刻篆书“明故淑人王氏墓志铭”;志石长58、宽54、厚9.5厘米,记载了沂州卫指挥使李震之妻王氏的生平。结合《临沂县志》、“李瀚墓志铭”与《李氏族谱》可知,李瀚是李刚之后,李刚在明正统十四年(1449)升为沂州卫指挥使、封昭勇将军,其后代有震、瀚等七世世袭其职。出土的李瀚墓志铭,由明太子太保、督察院左都御史王壕(沂州人,与李瀚是亲家)撰写。《李氏族谱》在清代根据所存残碑,标记出明代刚、震、瀚3位指挥使、儒官李进和其他2位清代先祖所葬位置,并记载指挥使等20余位先祖葬于此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