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青海开始接受中央王朝的统治。西汉汉武帝曾开辟古湟中地区,设立郡县。青海省境内西起青海湖西岸,东至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存有许多汉代古城址和大量的汉墓群。仅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后子河基建工程中就清理发掘汉代墓葬200余座。这些汉墓大多为中原式,但在葬式、葬俗上,部分墓中显然具有少数民族的特征。这里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其中以“汉匈奴归义亲汉长”铜印及汉简最为著名。
魏晋以后,公元三世纪未,鲜卑族吐谷浑部进入青海并建立了吐谷浑国。六世纪时它所建的都城遗址在青海湖西岸,保存较好。此时河西走廊通道因群雄割据,东西交通一度中断而改从青海境内通过。1956年西宁隍庙街出土了一批波斯银币,西宁南滩出土过典型的盛唐木俑,对研究“丝绸南路”提供了佐证。吐蕃是藏族所建的奴隶制王国,辖有青藏高原诸部,都兰热水发现当时的大墓群,其中一座大型墓中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为研究唐代吐蕃的物质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青海文博部门联合进行了“唐蕃古道”的专题调查,基本弄清了唐蕃双方在长达二百年间频繁交往的官驿大道,并发现了当时许多军城故址等遗存。
唐以后各时期青海境内的文化遗存,大多为地上建筑遗址。黄河两岸有许多宋元时期古城。明清时期的寺院林立,关卡城池到处可见。青海境内发现20 余处古代佛窟、岩画,为研究不同时期人们的经济状况和精神生活提供了生动的形象资料。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配合基本建设项目和科研,进行了大小近百次(点)的考古发掘,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有: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上孙家寨汉晋墓、长宁遗址;乐都县柳湾遗址和墓群、双二东坪遗址;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核桃庄遗址、阳山遗址、阳洼坡遗址、喇家遗址、胡李家遗址;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阿哈特拉遗址、苏志遗址、苏呼撒遗址;湟中县下西河遗址;西宁市沈那遗址、山陕台古汉墓群、陶家寨古墓群;湟源县大华中庄墓群;贵德县山坪台遗址;都兰县热水吐蕃吐谷浑墓群;同德县宗日遗址及境内黄河上游各水电站水库库区、青藏铁路青海段等大中型建设项目在内的各个时代的墓葬群和古文化遗址,共出土文物10余万件。出土了目前国内或时代最早,或体形最大,且独有的尕马台铜镜、沈那铜矛、喇家石磬、舞蹈纹彩陶盆、双人抬物彩陶盆、品种繁多的丝绸和彩陶等文物精品,不仅揭示了青海辉煌的历史文化,确立了青海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地位,而且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的广泛关注,有些还填补了国内外考古空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组织进行的考古调查工作主要有:1976年龙羊峡水电站库区调查,1978年隆务河流域调查,1981年青海湖环湖调查,1984~1985年唐蕃古道考察,1985~1987年青海岩画专题调查,1997~2006年先后进行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苏只、黒泉等大中小型水电站和水库库区、青藏铁路青海段、青海省境内高速公路、输变电线路沿线以及其他重要的建设项目文物调查。1982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下,开始全省文物普查工作。尤其是1984年以后,全省文博系统通力合作,在环境艰苦的青海高原,足迹几乎遍及每一条河流谷地,登记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文物古迹4300余处,基本摸清了青海省主要地区历史文物的分布状况。
我省先后编撰出版了《青海彩陶》、《青海柳湾》、《唐蕃古道》、《唐蕃古道考察记》、《唐蕃古道史料集》、《文物考古学文献目录》、《塔尔寺》、《瞿昙寺》(前后两版)、《青海彩陶纹饰》、《民和阳山》、《青海的寺院》、《上孙家寨汉晋墓》、《青海古代文化》、《青海金石录》、《青海古城考辨》、《青海省志——文物志》、《青海省志——彩陶志》、《西宁市、大通县文物志》、《湟中、湟源县文物志》、《互助县、平安县文物志》、《化隆县文物志》、《青藏高原的古代文明》、《青海通史》、《青海岩画》、《宗日遗址》、《青海考古纪实》、《青海寺庙塔窟》、《乐都西来寺》、《民和核桃庄》、《黄河流域史前考古与传说时代》、《西陲之地与东西方文明》、《青海古迹概览》、《青海塔尔寺修缮工程报告》、《青海塔尔寺维修志》、《青海古建筑论谈》、《青海古建筑设计制图》等专辑论著和《文物地图集——青海分册》、《唐卡艺术》、《青海文物》、《瞿昙寺》、《塔尔寺》、《青海文物精品图集》等图集、画册。先后自办和协办了《青海考古学会会刊》(出版了7期)、《青海文物》(出版了11期)、《昆仑文荟》、《青海文化》等刊物,主编了《青海考古资料汇编》、《青海考古五十年文集》、《西部文博论丛》等文集。考古报告《宗日遗址》和《都兰吐蕃大墓》正在编纂出版之中。同时,文物保护科学研究也在丝绸、彩陶、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高原古建筑保护修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和实际成果。
通过60年的调查、普查、勘探、发掘与研究,青海逐步确立和提出了诺木洪文化,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宗日文化、齐家文化、卡约文化、辛店文化等青海旧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文化谱系、文化分期与分布状况,揭示了青海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青海史前文明,其中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奠定了青海“彩陶王国”的基础;发掘了以乐都柳湾史前人类聚落遗址和墓葬群、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喇家史前地震和洪水灾难遗址、都兰县热水吐蕃吐谷浑墓群等为代表的一批有很高价值的文化遗存,对研究我国古代氏族、部落集团的分布、文明进程和各文化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着重大意义。其中都兰热水吐蕃墓群、民和喇家遗址的发掘成果,分别被评为1996年2001年全国十大文物考古新发现。
截止目前,全省共有文物保护管理机构24家,博物馆(院)18家,文物藏品81643件,其中一级品达397件。我省已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 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15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