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文管部门近日意外地发现了一处古代村落遗址。据专家初步推测,这个遗址有可能是唐代的村落遗址,至少也是五代时期的。这是厦门市第二次发现时代较早的村落遗址。这个村落遗址位于同安竹坝农场西面,是一个小山包,遗址的土层中夹杂着许多陶片和砖块,堆积层约有60毫米厚。发现的陶片主要是些杯、盏、碟、罐等生活器具,胎质很薄,约只有3-5毫米厚,这是唐代陶器的一个明显特征,陶片又和之前在同安石浔出土的陶器特征相同,应该可以断定为是唐代的陶器碎片。据了解,此前在同安曾经发现了多处唐代的窑址,出土了不少瓷器、陶器,证明了唐代同安陶瓷制造业已经比较兴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考古工作者对同安境内进行了考察,发现了大同桐屿山、新圩乌山、汀溪埔尾等几处早期文化遗址,从出土的文物分析:至少在公元前闽越国及闽越前的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同安已有不少古闽越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西汉元封元年,闽越国灭亡。汉王朝采取了将闽越民迁至江淮间的措施,使闽越人受到严重的冲击。这时,随着中央王朝实力不断发展,大批中原人涌入八闽,逐渐向同安迁徙,并逐步发展为同安的主体民族。居住在同安的闽越人部分被汉化,部分北迁,部分往深山老林中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