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主是兵马俑博物馆敢于动手的先决条件。“现在发掘一号坑的设备材料基本都是我们自己的,而且还在不断研发中。1997年彩绘保护技术在残片上试验成功,1999年正式在发掘中开始大规模使用,绿脸俑就是这样保存下来的。也就是说,彩绘保护是一个已经解决并且发展了10年的技术。这个技术在2004年得了国家级二等奖,不仅仅是兵马俑、汉阳陵,还有这几年秦始皇陵发掘的其他从葬坑,比如百戏俑坑等,彩绘保护都已经做得很好了。”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保管部的马生涛副主任告诉记者,利用这项彩绘保护技术,现在共有8件完整的彩绘陶俑在实验室里得到完好的保护,还有大量彩绘残片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部总工程师杨军昌介绍,在中德开展文物保护技术研究项目之前,中国的文物保护技术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是全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省级考古科研机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掘了数十处重要古遗址和千余座古墓葬。但是,出土文物的保护一直是他们面临的难题。
“比如说,”杨总工程师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在发掘的古墓中出土的丝织品,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很快了细碎、尘化了。“通过中德专家的合作研究,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很好地保护这类的出土文物了。”现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部已经有了金属陶瓷保护、壁画保护、古代纺织品保护和泾渭基地文物保护修复这四个专业化的保护修复实验室,还有一个考古发掘现场应急小组。
利用中德文物保护技术研究项目的成果,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部取得了一系列考古发掘现场和实验室文物保护的重要成果,包括西安南郊唐李倕墓出土冠饰以及其他文物的保护修复、汉唐墓葬壁画发掘现场保护与室内修复、陕西渭南金代壁画墓保护性搬迁、陕西法门寺地宫丝织品的保护与研究、秦始皇帝陵园出土青铜水禽的保护修复,等等。
过去近20年在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方面的国际合作,不仅帮助中国在出土文物保护的技术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更让中国的文物保护技术得到了世界各国专家的认可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