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圆明园开始到宋庄,从各地云集到宋庄,是一个文化群落的变迁,还是一个“游民帮”的历史。是值得讨论的一个
问题,如果是文化群落,它又发出过怎样的文化声音?在今天这样的现实面前,这些人,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文化态度?又做出了怎样的与当年理想相对应的事情?建立了一个怎么样的文化精神可以传承下去?
如果是游民帮的历史,我看倒是没什么可质疑,无非就是在一个人类学意义上,一群游民从最低阶层开始的迁徙、流变、奋斗、挣扎来改变自己吃、喝、拉、撒的生活条件。在社会的各种权力和利益的夹缝里来谋求一个发迹的功成名就而已。文化群落与游民帮的区别就是文化态度,一个关于文化理想、社会道德标准以及精神领域之思考。这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标准。而不是功成名就与否。所以,艺术,不仅仅是艺术作品、在艺术史本身的作为,艺术在一个时代里,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一个时代,必须要提及它的文化意义和文化态度。它是艺术存在的道德基础。而在今天,中国艺术却从整体文化的界面、从社会现实层面脱离出来,以艺术的名义,在权力、市场里象游魂一样游荡着、漂浮着。各个势力,各个所谓“山头”,都更像是一个个“游民帮会”,推举帮主,各自谋求着利益和权力,在宋庄,一些策展人和一些艺术家与地方政府共同的相互培养着、巩固着这个利益的堡垒,一次又一次的不断深入地背离着作为艺术家的道德与良知。
宋庄就是在自由身份的艺术家自然聚居形成了一定规模,在一小撮“有识之士”和政府人士看到了其可利用的资源的时候,开始被有计划的操纵,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建立了它“和谐”的权力和利益的等级秩序的。在文化艺术的名义下,不知道承载了多少欺世盗名的文化混混的低劣梦想与野心。这就是中国社会潜规则运行在文化上的体现,也是游民式的生存方式和社会理想。在文化层面,它可能更象是一个见不得阳光的“黑窝”。
到了今天,我们才能更清楚的看到,中国的艺术界在“现代主义艺术”这面招牌下所呈现的贫弱和无所作为。我们的很多策展人和艺术家在这22条的面前依然默默的合作着,甚至不乏帮凶和随从。更不用去指望面对于这种的羞辱去质疑和反抗。昔日里讨论“尖锐的文化问题”的人,在今天,我很不情愿的看到他在领导旁边微笑的脸,并且以大广告牌子的形式高高的矗立在艺术区的路边。这又成为我们不得不碰到的景观。
我在这里所说的文化悲剧,就是指,我们直到今天,也没有任何精神
气质来面对我们自己认识的很清楚的错误!面对我们最基本的创作自由与权力!我们都不能站出来说:这个事情不对!这个规定不对!我们艺术家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没有任何恐吓和危险了。依然是沉默!这22条是不是又要成为一个可怕的常识问题?让前辈无数知识分子付出生命的“常识问题”?!这只能说,我们这些艺术家的心智太贫乏了!